<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NEXT
        PREV
        学习天地
        首页 当前位置:天门组工网 >> 学习天地
        不让落选者成为落伍者
        发布时间:2011/3/29 点击数:
        通过竞争的方式选拔出适合岗位要求的优秀干部,并不意味着落选者不合格、不优秀。

        近些年来,随着竞争性选拔干部方式的逐步推广,越来越多的干部能够正确看待竞争,正确对待竞争中的落选。但也有部分落选者没有及时调整好心态,不能正确对待竞争及其结果。比如有的认为落选是“丢面子”,感觉“抬不起头来”;有的认为落选是对自己能力的否定,产生强烈的失落感、失衡感;还有的因为落选,对竞争的方式产生怀疑,质疑改革的方向。这些错误、偏颇的想法,不但影响了落选干部的身心健康和工作生活,若任其发展,还会使一些消极情绪在机关里积累和蔓延。对此我们要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帮助落选者及时解除心理负担和思想包袱,不让落选者成为落伍者。

        有竞争就有当选者和落选者,这是正常现象。干部选拔中的竞争是“好中选优”,而非“优进绌退”。通过竞争的方式选拔出适合岗位要求的优秀干部,并不意味着落选者不合格、不优秀。事实上,每一位进入竞争的人员,尤其是进入差额考察、差额票决等环节的人员,都有其特点和优点,落选并不代表就是落伍。

        不让落选者成为落伍者,组织人事部门责无旁贷。要关心落选干部,及时与落选干部谈心谈话,鼓励他们放下包袱、轻装上阵,以更加昂扬的热情投入到工作当中,做出新的业绩。要善待落选干部,对落选干部切不可形成偏见,要一如既往地培养使用。一些地方探索将部分落选干部纳入后备干部库或者有针对性地培养锻炼,效果较好。要加强舆论引导,形成当选值得祝贺、落选也值得尊敬的健康氛围,不让落选干部有“低人一等”的感觉。要继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大力推进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等竞争性选拔干部方式,积极推行差额选拔干部方式,使竞争常态化,促进广大干部以积极的态度参与竞争,以平和的心态对待结果。

        落选干部自身也要做到以淡泊的胸怀看名利,以豁达的态度看“成败”,以宽容的心态看改革。对于竞争性选拔干部这样的改革措施,可能短期内让不同的人有得有失,但从长远来看,每个人都将是改革的受益者,我们的事业也会因为改革而进步。落选者绝不是改革的受损者,更不应因此成为改革的阻碍者。一时的“失败”并不可怕,重要的是从中找到不足与差距,提高自己、获得进步。要坚持自励、自省、自强,以实际行动来证明,落选者一样优秀,人生不但不会因为一时的落选而失色,还会因为多了一分曲折而更加美丽。

        《中国组织人事报》2011年3月28日
        党政机关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