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粮仓巷村集体经济实力不断攀升,不仅成为经济强村和文明新村,更成功摘得全国民主法制示范村的称号。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村民们说,粮仓巷村发展的好气象,离不开我们的“女当家”——村党支部书记邓彩云。
紧抓发展,致富路上跑得快
“村里基础好,但不能坐吃山空。既然大家信任我,我决不辜负你们的期望,多为集体闯几条致富路。”2011年10月,刚当选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的邓彩云在村民代表大会上向群众表态。
上任后,邓彩云把“增加村级收入,确保村级运转”作为首要大事,积极谋划村级集体经济发展。
思维活跃、视野开阔的邓彩云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上频出妙招:将已经破旧的原毛纺市场盘活,建成农贸超市对外出租;引进香港家家乐购物超市,运营三年多,创收40多万元;支持村里的一个小型木器加工厂——信润木业挂靠武汉长飞电力公司,进行扩规升级,如今企业税收已过百万;借助网络平台,利用闲置厂房等资产进行招商引资,相继引进众人服饰、祥龙塑业、清迈木门等企业。
去年,粮仓巷村固定资产达到4500万元,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到250万元。
“村里发展了,村民才有创业致富的机遇。”邓彩云说。通过对临街门面进行整体改造升级,粮仓巷相继建成农产品、小商品、服装、建材等4个专业市场,一大批村民做起了生意,当上了小老板,过上了富裕日子。
民主理财,群众心里亮堂堂
有企业、有商城、有门面,村集体经济年年增长,粮仓巷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村级财务历来是群众关注的问题,也是矛盾的多发区。但在粮仓巷村,村民们都认为钱管得“鱼清水白”,众口一词地称赞村党支部是“放心支部”。
如何让群众信服?“女当家”治村有诀窍。邓彩云说,“我的办法就是民主理财,让大家说了算。”
在她的主导下,村里健全了民主议事制度,大事小事都找乡亲们商量,成为雷打不动的规矩。
每年年初、年中、年末,邓彩云都要主持召开由村干部、村民代表、监事小组成员参加的民主议事会议,讨论商议村级日常性工作。如遇突发事情以及临时性重要工作,采取急事召会制。村“两委”随时召集村干部、村民代表、纪检小组成员进行商议讨论,做到特事特议、急事急议、议必有果、议后必行。
2012年3月,村里计划投资60万元改造交通设施。村支部的工作计划提交给村议事小组后,邓彩云带着由6名老党员组成的议事小组挨家挨户的走访村民,征求意见,得到了绝大多数村民的支持。
2012年7月,村交通设施建设告一段落,经过村监事小组和理财小组的严格审议,60万元的投资干干净净,质量高又花钱少,村民非常满意。
如今的粮仓巷村,严格执行“查”、“核”、“审”、“改”、“示”的民主理财程序。大到几十万的建设工程,小到“鸡毛蒜皮”的补贴,都在村民的监督之下。
“公开透明,大家都参与进来,钱才用得放心。”邓彩云说,只有让群众放心,群众才能和干部一条心。
勤俭治村,民生大事系心上
村里的收入一定要用于村里的民生,这是邓彩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以来一直坚持的原则。
去年,该村集体收入达到250万元,用于改善民生和村民福利的开支也高达230万元,全村360多人,按月享受生活补贴,人平达400元,每年春节还补贴200元;60岁以上老人享受医疗费补贴;所有村民住院缴费达1000元以上,村里补贴300元……
此外,近几年,村里修路、修桥,费用由村里全额支付。村里的道路、下水道、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一样没落下。每天,村里小广场上、老年乐园里,到处是跳舞健身的村民。
然而,村委会的办公场所却是一栋已有近30年历史的旧楼,办公室里没有一台空调。
这些年来,镇里干部和村里群众几次提出翻修办公楼的建议,均被邓彩云婉言拒绝。
“办公楼能用就行,我们村要花钱的地方多。”她总是这样说。
不修办公楼,不添新设备。但今年,村里却又花了50万元,对村便民服务中心和老年活动中心进行升级改造。
“对自己节俭,对群众大方,这样的村干部,我们怎会不支持!”老党员代水清说。
2012年,邓彩云被评为全市优秀共产党员。去年10月份的换届选举,她再次高票当选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面对群众和组织的信任,邓彩云坚定地说,我在岗一天,就干好一天,就为群众多谋福利一天!(信息来源 天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