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就是彭市镇胡咀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胡小西。
弃商回乡 勇挑重担
出生于1968年的胡小西,早年在广州经营服装生意,由于起步早、头脑灵活,他的小型服装加工厂生意一直不错,年均收入在20万元以上。
2011年,村级两委换届,胡咀村的老支部书记胡耀中到了退休的年龄,他向镇委推荐胡小西为村党支部书记候选人。
彭市镇委征求群众的意见。群众对胡小西的评价与老书记的意见一致:稳重、踏实,有能力。镇主要领导立即赴广州邀请他返乡任职。
面对群众和镇党委的肯定和信任,胡小西决定:放弃经商,回乡参选。
他的决定遭到家人和朋友们的强烈反对。
胡小西的回答是,村干部的待遇条件虽然无法与经商相比,但钱财不应是人生价值追求的全部。作为胡咀村的一员,我有责任有义务建设自己的家乡!
最终,胡小西得到了家人的理解和支持。当年,他带着妻子回到了家乡,并高票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在选举大会上,他郑重承诺,任期内一定要脚踏实地、扎扎实实为群众做几件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不辜负党组织和乡亲们的信任。
脚踏实地 建设家园
胡咀村位于原黄沙湖湖心地带,是典型的锅底村,民间有一首歌谣,“有女不嫁胡家咀,六年淹五水,十年九不收,飞鸟也难留”,是胡咀村当时的真实写照。
群众要想过上好日子,必须改变生产条件!胡小西在工作笔记本上写下了上任后的第一项工作任务:挖沟渠。利用冬季枯水季节,他带领党员群众,疏通沟渠8000余米。
现有的水渠虽然疏通了,但要彻底改变生产条件,还得开展大规模的水利建设。
这么巨大的资金从哪里来?
“你干,我们支持你!”在支委会上,村党支部成员对胡小西的决定表示支持,这更让他坚定了信心:“哪怕跑断腿,也要为村里争取来项目和资金。”
机会总是留给那些有准备的人。2012年,胡咀村终于盼来了国土整治项目和中小河流整治项目。
由于情况熟悉、建议合理、工作积极主动,一个个符合村情的设计方案被建设方不断采纳。到2014年年底,胡咀村新增排灌泵站一座,维修整治泵站一座,新修U型渠3000余米,硬化村组入户路3公里,硬化渠道护坡1200米,旱改水田200余亩。
2015年,胡小西又迎来了任职以来的又一次挑战——建设村级党员群众服务中心。
他带领村“两委”一班人,兵分几路,采取集体资产合理处置筹集一点、在外务工经商人员赞助一点、争取政策性扶持资金补贴一点的办法,争取各方资金。在他们的努力下,共筹资40余万元,工程迅速启动了。
为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他精打细算,在材料、价格上,总是货比三家,反复权衡;同时,带领老干部、老党员义务投工。
“中心门前这1600平方米的广场,就是我们自己买材料,花了2天时间修建的,仅这一项就节约开支近2万元。”胡小西说。
最令他感到欣慰的是,不仅整个工程节约资金4万元,而且竣工后没有给村集体增加1分钱债务。
如今胡咀村的面貌焕然一新:一排排整齐的楼房,一条条干净的水泥路通到了农户家门口,窗明几净的农家书屋内人们安静地看书,广场上孩子们玩耍时清脆地笑声……
服务群众 乐在其中
11日上午,初见到胡小西时,他走路一瘸一拐,全身多处擦伤和淤青。
10多天前,胡小西帮村里的老人到镇上取钱,不小心出了一点交通意外。
回到家乡担任支书4年,村里人习惯了大事小事都找小西。
村里大部分年轻人都在外务工,留在家中的多为老人和孩子。闲暇之余,他总爱在村里四处转转。“村里老人小孩多,和他们聊聊天,我才放心。”
他及时更新每个人的联系方式,让外出务工人员能够时常和家里保持联系。同时,他还给每家每户发放了联系方式,方便村民们遇到困难时给他打电话。
孩子们要寄钱回家,村民说:“就寄在你小西哥账上吧,这样安全些。”
夫妻之间、公婆之间闹矛盾了,村民说:“小西,你来评评理。”
……
一件件、一样样,胡小西都尽心尽力地帮助群众办好,用他自己的话说:“忙并快乐着,虽然有些是不值一提的小事,但群众找你,就是信得过你,这也是我当村官的价值所在吧!”(信息来源 天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