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当家 民主之花绽乡野
东庙村是一个典型的旱包子村,改善生产条件,解决灌溉问题,是老百姓最迫切的愿望,也是阳重喜上任后亟待解决的问题。
阳重喜组织召开村民代表会议,村民们集思广益,为村级发展出谋划策,最终决定,各组组织挖当家堰,村党支部则负责筹集资金及相关规划。
同时,村里还成立村民民主理财小组,成员由老党员、老干部担任,负责监管村级事务财务。村里每一项支出,都要经过村民民主理财小组签字批准。
在阳重喜的带领下,东庙村党支部始终坚持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挖塘堰、修建党员群众服务中心等村级重大事务和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事项,都严格按照程序,先召开村民代表会议讨论,由群众当家作主;确定方案后再严格按照决策实施,并接受群众监督。
2014年春,在村民代表会议上,村民提议,筹资建设先锋二站,确保东庙村能正常引水。
村“两委”班子带头捐,老党员老干部带领捐……当年11月,该村投资13万元,修建了先锋二站。
2011年至2014年,东庙村新增蓄水量40万方,每个村民小组都有两三口当家堰,彻底改变了过去靠天收的状况。
产业兴村 带领村民奔富路
东庙村是九真镇地势最高的村,生产条件较差。为了有效利用高岗低丘,规避集中用水矛盾,从2007年开始,东庙村以毗邻的京山白马养殖市场为依托,在全村发展蛋鸡养殖。
2011年,东庙村6、7组新建了养殖小区,用电量猛增了几倍,原有的变压器无法满足养殖户的需求。眼看马上要育雏了,如果电力不足,很可能育不出小鸡,将会给养殖户造成大的损失。阳重喜找到镇政府,由镇政府出面与电力部门协商,解决用电难题。几天后,电力部门就来到该村,更换了大容量变压器,保证了养殖户在育雏期间的用电。
一些新的养殖户,因为没钱投入,顾虑重重,有的甚至打起了退堂鼓。得知情况后,阳重喜找到这些农户,向他们保证将在资金、技术上全力扶持。
阳重喜多次找到九真信用社,协商办贷款的事,10多户新增养殖户顺利贷款70多万元。
养殖户陈伟说:“2011年我刚养鸡,第一年就要投入42万元。要不是阳书记帮我申请到10万元贷款,我的鸡舍不会有6000羽的规模。”
4组村民叶泽方,因为本组农田是基本农田,不能建鸡舍。阳重喜帮他找村民协调,把鸡舍用地调整到3组。叶泽方在规划调整出的近5亩地上建起了10000羽的鸡舍,并购置了粉碎机、喂料机等设备,实现了机械化养殖。
如今,东庙村已成立东庙村养殖专业合作社,社员由最初的5户发展到如今的50多户,蛋鸡养殖成了东庙村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
土地托管 “托”出种田新模式
东庙村有400多户农户,除了50多户养殖户外,其余村民多外出打工,村里多是老弱妇孺,劳动力少,有限的劳动力不能满足村里大量土地的耕作需要。
如何补齐东庙村农业发展短板,让这部分人也走上发家致富的道路?
阳重喜联系该村的天亮农机专业合作社,以合作社为依托,在村里建了20亩育秧大棚,实现了机整、机插、机收等机械化作业,减轻了劳动量,提高了效率。
2014年,阳重喜牵头联系了天门惠丰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以托管的形式,推行大棚育秧、机耕、机整、机插、机防、机收全程社会化服务模式。去年,东庙村2000亩稻田进了合作社托管,既解决了劳动力不足的问题,而且让全村增收30万元。今年,东庙村又有2500亩稻田由合作社托管。
村民阳祖元,种植了40多亩的稻田。以前农忙时,通常要花钱雇人才能忙得过来。农田被合作社托管后,“打药、收割基本都不用人管了,合作社的机械全部搞定,我们轻松多了”。阳祖元说:“多亏了阳重喜这个好书记!”
人民生活好,全靠支部来号召;人民生活富,全靠班子来引路。“今后,我们将继续做大做强蛋鸡养殖业;在农业方面坚持走产业化、专业化、规模化的道路,让村民更富、腰包更鼓。”阳重喜说。(信息来源 天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