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全省半数以上在职党员走进社区
发布时间:2013/12/17
点击数:
怎样搭建好干部服务群众的载体?今年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辽宁在全省推开了“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80.5万名在职党员干部走进社区服务群众,占全省一半以上。他们把社区当作锤炼党性作风的大阵地;同时,社区党组织对进社区的在职党员干部进行协管,探索解决在职党员干部8小时以外“看见的管不着,管着的看不见”的问题;全省形成了党员干部“8小时之内管理在单位、8小时之外奉献在社区”的良好氛围。
“单位人”变“社区人”
全省在职党员以居住地社区为主,根据自身兴趣、特长、能力、条件,按照所在单位党组织的统一安排,利用业余时间参加居住地社区党组织开展的活动,重点围绕政策宣传、反映社情民意、维护社区稳定、解决群众困难、弘扬先进文化、参与居住地社区建设、管理和服务等6个方面发挥作用。
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后,八小时之外由“单位人”转换为“社区人”,在社区“动”了起来。大连市在街道建立在职党员联系中心、成立志愿服务总队,在社区建立在职党员联络站、成立志愿服务分队,在楼院(网格)建立在职党员联络点、成立志愿服务专业小队的“三级联络服务机构”。
辽宁各地各单位普遍根据党员干部“地缘、业缘、趣缘”,成立社区志愿服务团队。目前,全省已有45.5万名党员干部参加志愿服务团队。
8小时之外有监督
按照“8小时之内管理在单位、8小时之外奉献在社区”的原则,辽宁对在职党员实行单位党组织和社区党组织双重管理。社区党组织把在职党员教育管理纳入到日常工作之中,对在职党员8小时以外表现进行协管,每年向在职党员所在单位党组织进行一次反馈。反馈意见将作为党员评先选优、晋级晋职的重要条件之一;在提拔使用干部时,把组织考核向社区延伸,充分听取社区干部群众意见。
沈阳市沈河区印发了《在职党员现实表现纪实簿》,将在职党员在居住地发挥作用、廉洁自律等情况,向党员所在单位党组织通报。同时,单位党组织也在党员表彰奖励、提拔重用时,到社区征求意见,形成在职党员“评议、评先、提干,先问社区行不行”。(信息来源 上海基层党建网)
“单位人”变“社区人”
全省在职党员以居住地社区为主,根据自身兴趣、特长、能力、条件,按照所在单位党组织的统一安排,利用业余时间参加居住地社区党组织开展的活动,重点围绕政策宣传、反映社情民意、维护社区稳定、解决群众困难、弘扬先进文化、参与居住地社区建设、管理和服务等6个方面发挥作用。
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后,八小时之外由“单位人”转换为“社区人”,在社区“动”了起来。大连市在街道建立在职党员联系中心、成立志愿服务总队,在社区建立在职党员联络站、成立志愿服务分队,在楼院(网格)建立在职党员联络点、成立志愿服务专业小队的“三级联络服务机构”。
辽宁各地各单位普遍根据党员干部“地缘、业缘、趣缘”,成立社区志愿服务团队。目前,全省已有45.5万名党员干部参加志愿服务团队。
8小时之外有监督
按照“8小时之内管理在单位、8小时之外奉献在社区”的原则,辽宁对在职党员实行单位党组织和社区党组织双重管理。社区党组织把在职党员教育管理纳入到日常工作之中,对在职党员8小时以外表现进行协管,每年向在职党员所在单位党组织进行一次反馈。反馈意见将作为党员评先选优、晋级晋职的重要条件之一;在提拔使用干部时,把组织考核向社区延伸,充分听取社区干部群众意见。
沈阳市沈河区印发了《在职党员现实表现纪实簿》,将在职党员在居住地发挥作用、廉洁自律等情况,向党员所在单位党组织通报。同时,单位党组织也在党员表彰奖励、提拔重用时,到社区征求意见,形成在职党员“评议、评先、提干,先问社区行不行”。(信息来源 上海基层党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