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反结合、分类设计,建立指标体系。按照正向与反向相结合、通用与个性相匹配原则,建立“党性体检”指标系统,使党性要求具体化。正向指标包括理想信念、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宗旨意识、弘扬正气、模范带头、履行义务等。设置个性指标,农村党员重点是支持中心工作、带头创业致富、主动服务群众;社区党员主要是支持社区建设、参与志愿服务、邻里关系融洽;两新组织党员以团结服务职工、带头岗位争先、履行社会责任为重点;机关事业单位党员要带头敬业奉献、带头争创佳绩、带头服务群众。反向指标包括理想信念动摇、不支持甚至阻挠中心工作、遇到急难险重任务袖手旁观或临阵脱逃、思想作风不正派、面对群众困难漠不关心等。正向指标分权重定分,合计100分。反向指标在评议时只列具体情形,不计算分值。
开门评议、全面查检,规范测评流程。分“自己查、群众查、互相查、组织查”四个步骤进行测评。由党员个人对照指标体系开展自查,填写《自评表》。广泛吸收群众代表参加对党员的民主评议,村、社区主要邀请村(居)民代表等参加,窗口单位、服务行业主要邀请工作对象、服务对象等参加,机关事业单位主要邀请本单位非党员的干部职工、下属单位的党员干部、系统内单位的党员干部等参加,每个支部参加群众评议人数一般不少于10人。专题组织生活会前,党支部书记与每名党员、党员彼此之间开展谈心谈话;专题组织生活会上,党支部书记带头,党员逐一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并填写《评议表》。专题组织生活会后,召开支部委员会议,对每名党员进行评议。
量化定级、分析定性,开出体检报告单。结合测评表投票测评和党组织分析测评两方面结果,由所在党组织得出“党性体检”结论,经上级党组织审核把关,告知党员本人。投票测评结果按照个人自评10%、群众评议25%、党员互评25%、组织评价40%的权重,
由党支部汇总党性体检总分。80分以上且没有反向指标情形的,为“党性健康”;60-80分或存在1项反向指标情形的,为“党性亚健康”;60分以下或存在2项及以上反向指标情形的,为“党性不健康”,分别对应民主评议党员结果的“好”、“一般”、“差”。党支部对党员党性情况作出综合分析评价,向每名党员开出《党性体检报告单》,提出下一步整改目标和建议。
分类帮扶、促动整改,强化结果运用。对评定为“党性健康”的党员,作为党内评先评优的优先推荐对象;对评定为“党性亚健康”的党员,由所在党组织开展谈心谈话,促使整改提升;对评定为“党性不健康”的党员,由所在党组织开展诫勉谈话,强化结对帮带。对存在反向指标情形的党员,先亮黄牌、再出红牌,全部纳入整转对象,采取党支部书记“一对一”谈话、专人结对帮教、进党校集中培训等多种手段,对症下药、限期整改。对《党性体检报告单》中列出的整改建议,由所在党组织跟踪汇总党员整改情况,上级党组织负责督导检查整改效果。一轮“党性体检”结束后,适时开展复查,对拒不整改、整改仍不到位的党员,进入不合格党员认定和处置程序。(信息来源 中国组织人事报 浙组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