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准干部政绩考核的切入点
发布时间:2013/11/22
点击数:
政绩考核工作系统性、综合性、政策性很强。科学推进政绩考核工作,必须紧密结合中央精神和地方实际,突出关键环节,抓住关键节点,切实找准干部政绩考核的“切入点”。
考核指标应抓住“关键点”,力求“项目化”。所谓“关键点”,就是考核指标设置要抓住对重大项目、重要事项等核心工作指标的考核,注重在发展主战场、攻坚最前沿培养锻炼干部,对重点工作进行全面立项,实施项目化考核。一是坚持“四化”,即重点工作项目化、项目实施目标化、目标管理责任化、责任落实时效化。对干部的硬实绩、软实绩全部进行量化考核,更加注重民生事业、生态建设等科学发展指标的考核,让干部实绩看得见,摸得着。二是实施“四定”,即定主体、定目标、定进度、定责任。形成业绩→班子→干部紧密关联的工作链条,做到客观、合理、具体、可行,避免工作部署后找不到实施单位、掌握不了进度、追究不了责任。三是推行“四查”,对立项项目实施动态的全过程干预和控制。对项目进展情况实施一周一上报—“自查”、一月一考核—“督查”、一季一点评—“互查”、年底一总评—“清查”,通过过程性和贴身紧逼式的考核,激发干部奋发向上的干事创业激情。
考核方法要抓住“关注点”,力求透明化。干部实绩考核,不同的主体,所期望的考核效果和结果不同。比如,群众关注的是自己的意见建议是否得到尊重,自己的切身利益和诉求是否得到维护。一是考核过程要公开透明。考核能否得到干部的广泛认可和赞同,过程公开、实绩公开很关键。考核期间单位和个人均可通过来电、来信和来访等形式向考核组如实反映考核对象工作实绩中存在的问题。真正让干部实绩与干部的工作成效挂钩。二是考核结果要群众参与。逐步建立上级点评、同级互评、下级测评、群众参评、服务对象反评、媒体网络海评的测评体系,立体式评价干部的实绩。邀请人大、政协、党代表、群众代表等共同参与考核工作,并将考核结果第一时间向社会公示,征求干部群众的意见,切实保障干部对实绩考核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避免干部实绩考核“暗箱操作”。(信息来源 中国组织人事报 马乃骏)
考核指标应抓住“关键点”,力求“项目化”。所谓“关键点”,就是考核指标设置要抓住对重大项目、重要事项等核心工作指标的考核,注重在发展主战场、攻坚最前沿培养锻炼干部,对重点工作进行全面立项,实施项目化考核。一是坚持“四化”,即重点工作项目化、项目实施目标化、目标管理责任化、责任落实时效化。对干部的硬实绩、软实绩全部进行量化考核,更加注重民生事业、生态建设等科学发展指标的考核,让干部实绩看得见,摸得着。二是实施“四定”,即定主体、定目标、定进度、定责任。形成业绩→班子→干部紧密关联的工作链条,做到客观、合理、具体、可行,避免工作部署后找不到实施单位、掌握不了进度、追究不了责任。三是推行“四查”,对立项项目实施动态的全过程干预和控制。对项目进展情况实施一周一上报—“自查”、一月一考核—“督查”、一季一点评—“互查”、年底一总评—“清查”,通过过程性和贴身紧逼式的考核,激发干部奋发向上的干事创业激情。
考核方法要抓住“关注点”,力求透明化。干部实绩考核,不同的主体,所期望的考核效果和结果不同。比如,群众关注的是自己的意见建议是否得到尊重,自己的切身利益和诉求是否得到维护。一是考核过程要公开透明。考核能否得到干部的广泛认可和赞同,过程公开、实绩公开很关键。考核期间单位和个人均可通过来电、来信和来访等形式向考核组如实反映考核对象工作实绩中存在的问题。真正让干部实绩与干部的工作成效挂钩。二是考核结果要群众参与。逐步建立上级点评、同级互评、下级测评、群众参评、服务对象反评、媒体网络海评的测评体系,立体式评价干部的实绩。邀请人大、政协、党代表、群众代表等共同参与考核工作,并将考核结果第一时间向社会公示,征求干部群众的意见,切实保障干部对实绩考核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避免干部实绩考核“暗箱操作”。(信息来源 中国组织人事报 马乃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