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微博,是指中国政府部门推出的官方微博账户,力行“织博为民”。根据新浪政务微博报告资料显示,仅2010年10月到2011年10月底,政务微博数量从552个猛增到18132个。而到了2013年底,新浪认证政务微博已经超过10万个,包括中国政府网、最高人民法院都已经开通微博。截至2013年12月,新浪部委微博数量达到77个。而到了今年上半年,新浪认证政务微博已经超过11万。
政务微博的开通,反映了地方政府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问政于民的决心,政府与百姓在政务、生产、生活等方方面面的互动肯定会越来越多。但政务微博的“井喷式”发展,又突显了政务微博的系列问题和部分公务人员的高信息化素质过低的问题。
微博属于全新的东西,方便快捷,需要专职人员管理,管理者要拥有必要的新媒体素养,正常使用微博管理政务。但有的政务微博的开通只是为了充充脸面,做做样子,敷衍了事;有的是公职人员对政务公开的不作为;有的因为管理者缺乏新媒体素养,害怕说错话,承受不了群众的误解和谩骂;没有专职人员管理,管理者还要忙于其他工作,无暇顾及等等,诸多原因导致部分政务微博难有“作为”,死气沉沉。
但也不乏办的有声有色,热闹非凡的政务微博。上海的政务微博粉丝众多,颇受追捧。外交部的微博“外交小灵通”是外交部的小喇叭,值得学习。浙江省委组织部部长蔡奇腾讯微博粉丝高达570万,他说,微博里面有民生,政务微博应该放下身段,拜民众为师、问情于民,特别是有雅量倾听骂声。并通过互动寻找不足,从点滴火花中修正自己,这样才可以最大限度地消除误解,增进社会共识。蔡奇的一番话道出了政府开通“官微”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要以民为本,重视新形势下的“群众路线”。
办好“官微”,走好“群众路线”。首先,就是要端正开通“官微”的态度,切切实实为人民大众服务,不能把它拿来充脸面。第二,要由有新媒体素养的专人专职负责,积极作为。第三,及时公布政务信息,做到阳光、公开、透明,不给外界“捕风捉影”的机会,及时回应外界的质疑,及时处理、应对突发事件。第四,放下身段,问计于民、问情于民、问需于民、问政于民,积极与群众互动交流。了民情、解民忧,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全面办好人民群众的“官微”。
(市委老干部局 吕杰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