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NEXT
        PREV
        学习天地
        首页 当前位置:天门组工网 >> 学习天地
        政务是否作为不能只看微博
        发布时间:2014/5/14 点击数:

        2011年被称为是中国的“政务微博元年”,3年过后的今天,当看到新浪第一季度政务微博排行榜这张成绩单,看到有的地方单位被贴上“不作为”“僵尸微博”这样的标签时,我们不禁思考,这样的“官微失语”是如何形成的?

        交流途径多种多样。在网络、电视普及的今天,地方政府均有政务公开网站、书记留言板块以及电视问政,在这三者的存在下,已经可以让群众很方便地与政府进行交流。而微博固然有即时性、便捷性等优势,但由于微博篇幅限制,对于政府而言,只适合发布一些重大性、突发性的事件。在地方这个环境下,本地的居民为了交流方便,更多地活跃在论坛、贴吧中。若是仅仅用发微博多少来评价政府作与不作为,也只是盲人摸象、刻舟求剑。

        缺乏网民理性支持。在人民日报官方微博中,凡是涉及到政府的,评论里面可以说是清一色的骂声,没有调研,没有论证。在201312月,一篇《网爆湖北法院院长张军嫖娼门》的文章在微博上火爆,官方随之而来的一则“查无此人”的回复更是让网民沸腾。最后经湖北纪委查实,张军并非法院院长,而是省高院刑三庭庭长。从问题出现到纪委查实,仅仅一天的时间,没人为纪委的效率点赞,也没人指责发帖内容不实,只有清一色的谩骂。在如此的网络舆论环境中,大一点的机构可以继续坚持,小一点的部门只好黯然退场。

        微博只是给我们打开了一座方便与民沟通的新窗口。有能力的部门应当善用,为群众提供更好的服务;没能力的单位也不能盲从,开通了不管理,反而会给网民留下“不作为”的印象。真正服务群众靠的是行动,能否让群众少走冤枉路,能否让上门的群众笑着出门,这才是检验政府是否作为的指标。而且,如果为了官方微博上“热闹”,而冷落了上门办事的群众,这才真正是政务上的“不作为”。

        (净潭乡  李哲)


        党政机关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