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新浪政务微博报告资料显示,政务微博走过三年光阴,数量成迅猛增长态势,质量也参差不齐。更有甚者,部分“不作为”微博曝光,不仅没发挥其信息公开的积极作用,还给政府“抹了黑”。在政务公开时代,我们的政务微博该何去何从?
部分“不作为”政务微博的曝光,一方面说明微博时代的到来,微博正逐渐成为最流行的舆论场所之一。微博作为互联网一种新应用,是信息传播的一个重要媒介和平台,正逐渐为人们所熟悉和应用。设立政务微博,将政务公布与众,同时接受公众咨询和监督,既有利于满足媒体和公众的信息需求,也有利于保证政府信息的准确性和权威性。另一方面说明政务微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人们对政务微博的期待很高。微博以其快捷方便公开被人们所喜爱,但部分“漠视”或“虚空回应”行为伤害了人们的感情,人们对政务微博有更高的期待。长期以来政府部门信息发布保守,而媒体和公众对信息的需求越来越强烈。这种不对称的长期存在,使得媒体和公众为了获取信息,往往从政府工作人员只言片语中捕风捉影,爆出“猛料”,很多时候导致了政府部门的被动。
当然,在我们身边不乏做的好的“官微”,如“外交小灵通”,以其内容广泛、通俗易懂为人们所喜爱;“跳伞塔派出所”,以其便民利民解决问题为人们所接收。当然还有大批正在逐步发展完善的微博正慢慢向我们走来。总结他们能被人们广泛接受的原因,不乏三个字,“接地气”,即能满足老百姓的实际需求,深入群众,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并帮助他们答疑解惑。
怎样的微博才是“作为”的?这是我们在建官方微博时应该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建设一个“接地气”的政务微博,首先应该是搭建阳光政策平台,通过政务微博,政务公开,使百姓知政策,懂政策,解惑答疑;其次应该是群众百姓和政府交流的平台,政府官员和百姓通过“微博”面对面,反映问题,提出建议,直接的听民情解民意服务于民;最后应该是为惠民政策提供必要的依据,倾听民意,解民忧。
政务微博的上线,是政府听取公众、直面社会管理难题、学习“何时说”、“如何说”、“说什么”的一次契机,有利于“为民者”与时俱进,增强执政水平,更好的为社会服务。我们期待越来越多的政务微博上线,期待着越来越多的政府部门能够建立起和公众直接对话的渠道,期待着越来越多的政务微博能“接地气”,积极接受公众的监督和批评,收集群众的智慧,听取群众的意见,了解基层群众的困难,更好的为群众服务。
(彭市镇 江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