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NEXT
        PREV
        学习天地
        首页 当前位置:天门组工网 >> 学习天地
        共建文明城 且创且幸福
        发布时间:2014/9/2 点击数:
            8月,“三乡宝地”天门又多了一张“含金量”极高的城市名片——省委、省政府授予天门“省级文明城市”光荣称号。

          创建省级文明城市,我市一举成功!

          以为民务实为宗旨,以人民满意为标准,回望文明城市创建之路,天门一步一个脚印,优环境、促发展、惠民生,让城市因文明而更加美好。

          创建为民,铺开文明新画卷

          天门在变,日新月异。

          漫步于亲水长廊,茶经楼金碧辉煌的倒影在湖水中轻轻摇曳;徜徉在陆羽广场,灯火通明,游人如织,晚风吹来桂花香……从广州回乡探亲的刘平安感叹:天门变美了,身边处处皆风景。

          清爽整洁的道路街巷、环境优美的住宅小区、焕然一新的农贸市场……家住天门新城的陈进说,这两年,最大的感受是路好走了,灯更亮了,城市变得更干净了。

          曾几何时,天门给不少外地人,甚至给很多本地人的印象,还是一座县城。道路烂、绿地少、建筑旧,“脏乱差”更是让人叹息……

          抓创建就是抓发展,抓创建就是抓民生。2012年,天门正式启动省级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秉承“高起点规划、大手笔建设、标准化管理”的理念,坚持不懈地抓好城市建设和管理,进一步从形象上提升城市文明;坚持不懈地推进思想文化建设,进一步从内涵上丰富城市文明;坚持不懈地加快经济社会发展,进一步从实力上巩固城市文明。

          用文明滋养城市,如今的天门,一幅文明和谐的新画卷正徐徐展开。

          步入市政务服务中心,电子屏上滚动播放着创建文明城市的标语,工作人员热情服务,办事群众满意而归……这是天门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的一个缩影。

          走进市图书馆,宽敞的阅览室、开放式书架上琳琅满目的书籍、安静温馨的环境、沉醉于书香的读书人……这是天门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的真实写照。

          家住东湖社区的齐大妈,自从开通6路公汽后,隔三岔五总爱到沃尔玛、苏宁电器逛逛,“现在出门很方便,上了公交车,也总是有人给我让座”。

          乱扔烟头和纸屑的行为越来越少了,遵守交通规则的人越来越多了……创建文明城市活动的开展,让文明理念飞入寻常百姓家,带动了众多市民身体力行。讲文明话、办文明事、做文明人、建文明城,共赴一场“文明之约”,勤劳朴实的天门人在自己的城市里,悉心经营着自己的幸福。

          众志成城,文明新风拂天门

          创建文明城市,不是权宜之计,而是战略之举。

          “文明创建不仅是城市建设,也是经济建设,更是一项实实在在的民生工程。”市委书记柯俊反复强调。

          把创建省级文明城市作为“一把手”工程,我市成立了高规格的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工作领导小组,市委书记柯俊,市委副书记、市长吴锦亲自挂帅,市“四大家”领导分片挂点督导,并建立了一周一检查、半月一通报、一月一会商、一季一排名、半年一小结、全年结硬账的督办考评机制。

          各单位、各部门积极动员、合力奋发:志愿服务、道德讲堂、环境整治、万人签名……创建文明城市,成为天门社会参与面最为广泛、社会影响力最为深远的一项活动。

          “天”赋蓝天碧水,“门”开文明华章;千年茶圣故里,一城文明新风……天门街头,随处可见透露出文化、民俗味道的广告标语,这是从全国征集来的近10万条标语中的一部分。

          天门高新园友谊社区爱民巷宣传栏里,图文并茂的“四城同创”宣传知识,吸引了不少居民驻足观看。大家说,以前路两边墙面上尽是露出的砖头和破损的痕迹,墙脚下也是杂草丛生,很少有人在此停留驻足,现在,这条路成了居民散步的好去处。

          在东湖社区的文化墙上,约300米长的文明礼仪宣传画,让文明不断渗透到社区居民心中。“这种宣传方式不错,很吸引眼球,也能让人受到教育和启迪。”市民胡玉香说。

          乘坐公交车、出租车,车身广告、车载电视宣传的是公共文明的基本常识;街头、企事业单位的电子显示屏上,滚动播放的也是创建文明城市的画面……文明熏陶无处不在,提醒大家时时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

          在城区,市“四城同创”办向各单位、各社区发放《市民文明手册》、《“做文明天门人”倡议书》,组织了文明创建万人签名、“青春微志愿,倡导微文明”、“小手拉大手,文明我先行”等系列主题活动,还以身边“草根典型”为原型,制作“我是天门人·天门是我家”系列公益宣传片,在荧屏、户外LED、电影院线上循环播放。

          在乡村,“文明新村”、“十星级文明户”创建蔚然成风,群众积极投身环境整治工作,打造清洁家园,建设美丽乡村。

          市内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普遍开设“四城同创·你我同行”、“不文明行为曝光台”、“不文明行为随手拍”等创建专栏,引导群众重礼节、讲道德,争当文明创建的监督员。

          群众性的文化娱乐活动好戏连台:“道德模范”、“服务标兵”、“创业明星”、“寻找最美天门人”等评选活动大受欢迎;中小学生走进社区,走上街头,担任交通协管员,开展文明知识宣传;银发老人成立志愿服务队伍,打扫环境卫生,清理乱贴乱画,清洁母亲河……

          无数细小的文明“元素”,夯实了创建省级文明城市的基础,形成了城乡联动推进、全民自觉参与的生动创建局面。

          共建共享,谱出民生幸福曲

          8月27日,在全省精神文明建设表彰暨文明湖北推进会上,市委书记柯俊掷地有声:“文明城市是一块含金量很高的城市品牌,我们注重这个品牌,但更注重的是创建过程。”

          天门新城,占据人行道和街头小游园的夜市摊点被全部拆除,统一搬迁到管理有序的天门新城夜市一条街。

          后壕,带状公园建设紧锣密鼓,清淤工程已近尾声,观景平台初具雏形。住在附近的曹爹爹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以后家门口就是公园,居住环境变好了,人的心情也会好得多。”

          竟陵官路社区曾家河小区,杨银秀将垃圾倾倒在门口的垃圾桶里。她说:“每天有专人来收垃圾。生活垃圾及时清理,小区道路全部硬化,生活更便利了。”

          便利的背后,是市委、市政府始终不懈的努力。开展创建工作以来,市委、市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现场办公会议,解决城建城管和民生难题。大马路上、背街小巷里、农贸市场里、公厕改造现场,时时看到有关负责人现场督办的身影。

          民意所指、民心所向,就是文明城市创建的目标所在。柯俊强调:“创建文明城市工作要真正取得实效,必须从老百姓最关心、最盼望的实事、难事抓起,通过一系列便民、利民、惠民工程,让群众真切地感受到创建成果,更多地享受到创建实惠。”

          市委副书记、市长吴锦说,创建之初,市里就明确“人、财、物随事走,事随创建标准走”。这标准,既是创建硬指标,又是百姓所需所想。

          “乘车难”一直受到市民诟病。柯俊专门乘坐公交,亲身体验群众出行的难处,先后多次专题调研交通出行环境。去年9月,我市新增公交车28辆,新开通2条公交线路,并将现有的1、2、3路公交线路延时服务至21时。

          交通拥堵是城市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问题。我市坚持“疏” “堵”结合,设置临时泊车位1365个,外迁3个短途客运车站,有效缓解了城区交通拥堵问题。

          “宁可少引进一个项目,也要守护好天门的蓝天碧水。”针对群众反映的环境污染问题,我市在48家企业建立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6家污染企业或非法排污企业被关停取缔。

          坚持每年办好“十件实事”,每年民生支出占全市总支出的70%以上……

          天门,民生的改善,有目共睹;环境的变化,实实在在。(信息来源 天门网)


        党政机关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