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人社部门统计,今年一季度,我市企业用工形势稳中有升,好于去年同期。尽管如此,日前记者走访多家企业发现,一些企业招工已高枕无忧,但有一些企业仍在喊“缺”。
农历正月十五刚过,锐风服饰生产车间里,员工坐得满满当当,所有生产线都开足了马力在赶制订单。“今年招工形势比去年乐观,去年直到4月底才招满人员。今年节后很快就新招到220人,目前不缺工。”公司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介绍,公司在放假前就做好用工规划,做足了宣传,除了参加人社部门的招聘会外,还自行在多个媒体上刊登招聘信息,提前告知新年度员工待遇:工龄奖、超产奖、全勤奖、包食宿等,所以公司节后开工实现了“开门红”。
“3月10日前上班的每天工资补30元,计件数在实际数额上增加20%。”叮当猫服饰今年提高奖励幅度,鼓励老员工尽快收心回来上班,今年该公司复工率达90%以上,比往年都高,目前也顺利新招到55名新员工,生产已进入常态。
在华世通生物医药,企业人力资源部负责人告诉记者,为了吸引大学毕业生和技术管理人员,去年,公司在“五险一金”的基础上,实施带薪假期等制度。所以,企业员工的流失率比较低。
然而,有人欢乐有人愁。
近日,记者在佑琪制衣看到,几个车间内只有稀稀疏疏几名员工。“今年很难招到人,目前还缺100人左右。”企业负责人介绍,去年底一批返乡务工人员提前回来,在公司打了一两个月的零工,填补了劳动力,年一过完,这部分人基本全部流失了,造成节后的用工荒。
“服装行业工人流动性高,这也使得许多服装企业长期性缺工。”该负责人分析说,很多85后、90后不愿意从事车工这种辛苦的工种,车工得不到有效的补充,走一批就少一批。
产业转型升级,呼唤更多的技能人才。
初春时节,人福成田药业呈现一片新气象。在足光散等产品生产车间,员工忙碌,生产火热。公司负责人表示,目前企业的发展势头良好,员工复工率较好,实现了产销两旺。公司重组后注入了新的活力,促进了企业管理升级,但也对企业用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医药产业是知识密集产业,本身对管理人才要求很高,而人福成田重组之后,完全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进行构架,需要一批高素质的管理人才队伍。目前,公司在岗位管理、质量检验、市场营销等岗位存在不少缺口。”该负责人表示。
因结构性矛盾导致的缺工,是我市不少企业用工环节中的硬伤。记者了解到,不止人福成田,益泰药业、华世通、成宇药业、嘉诚化工等企业,也缺乏产品(项目)研发人员、专技人员、车间(生产)主管、销售等专技类人才。
管理人才“难招”、“难留”,在我市是一个老生常谈的用工问题,企业也一直在努力,除了待遇外,有的企业拿出更多的优惠条件,比如提供住房补贴、进修培养机会,建立奖励机制和职务上升机制,让更多的年轻人选择留在企业,成为企业的顶梁柱。
市人社部门表示,除了靠企业自身的努力外,人社部门也将积极引导企业与职业学校合作,加大年轻技术工人培养力度,同时还将定期组织有需求的企业到武汉参加人才招聘会。(信息来源 天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