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大多数农家孩子不同,张浩浩毕业之后没有留在繁华的都市,而是回到家乡,办起了木材加工厂,在创业路上挥洒青春与汗水,抒写属于自己的奋斗故事。
追梦中找到方向
说到自己的创业经历,张浩浩首先提到他的父亲,受做了半辈子木材生意的父亲的影响,他对做生意有着浓厚的兴趣。
2008年夏天,还处于实习期的张浩浩在武汉找到了一份仓管员兼搬运工的工作。
那是一段非常辛苦的打工岁月,他每天的工作任务就是跟着叉车搬运木心板和多层板,人一整天都“泡”在湿衣服中。
虽然辛苦,但这让他对木材生意有了更实际的认识。工作之余他抓住各种机会和客户及相关行业的人打交道,增长知识,磨练自己。
2009年夏天,张浩浩从江西生物科技学院经济管理系毕业后,没有像大多数同学一样到大城市找工作,而是回到家里一门心思谋划自己的事业。几番调查后,他在心里琢磨,既然别人卖胶合板能赚钱,他也要做胶合板。
跑去找父亲商量,没想到父亲泼了他一盆冷水:你现在有没有300万元的现金?如果有,我明天就可以帮你订设备。沮丧的张浩浩不愿自己的创业梦就此终结:既然做成品板投资大,他做不了,何不做半成品呢?
于是,他到镇里周围几家工厂考察,看别人怎样收购木材,怎样合理安排工人,怎样给工人定工价,怎样选择场地最节约成本……
不屈不挠中起步
项目是确定好了,资金依然是大问题。
作为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张浩浩知道唯一能帮自己的只有家人了。但父亲一直不太支持他,觉得他“不知天高地厚的,眼高手低”。
对父亲的说服工作持续了近一个月时间,这段时间张浩浩一刻也没闲着,做市场调查、找场地、找工人。父亲看到他确实是想做点事情,最终同意帮他去找人借钱。就这样,启动资金在家人的帮助下总算是解决了。
接下来就开始选择场地,张浩浩租下村里一所闲置的校舍。一个星期之后设备也到家了,万事俱备只缺工人了。
张浩浩到附近几个村里招工,没有一个人相信眼前这个“毛头小子”,都婉言回绝了。这时他想到了一个跟父亲关系还不错,以前专门组织人员打工的村民。
张浩浩按照农村礼节,拿了一条烟去他家,请他帮忙找长期工。没想到晚上就接到电话,找到6个人。2009年的秋天,经过3个多月的准备,他的木材加工厂开工了。
挫折中逐步成长
万事开头难。创业初期,张浩浩就遇到了大问题。
由于工人都是生手,做出来的半成品(俗称皮子或芯片)平整度不好,干湿度也掌握得不到位,再加上刚开始客户也很少,产品销不出去。
一边是已经采购进来的木材,不能长时间放置,必须加工出来;一边是生产质量不达标,产品滞销,资金越来越紧张。张浩浩压力越来越大。
做木材生意有季节性,下半年属于砍伐季节,必须在每年的下半年把木材囤积起来以备明年上半年的生产,这样就需要大量的资金周转。
当时他借的钱,都用在买设备和储备库存了,如果这个时候不备货的话,明年上半年就无法开工。辛辛苦苦办起来的厂,才运转了没几个月,难道就让它倒闭吗?
心有不甘的张浩浩选择了继续。这一次,亲戚们借给他一部分钱,再加上收回来一少部分欠款,他终于把第二年的原材料备齐了。
吸取了这次教训,张浩浩在经营中更加注重产品质量和市场拓展。一年多的摸索后,企业的生产和经营走入正轨。不仅质量提升了,产量和销量也在逐年上升。
现在,张浩浩在创业路已走过五个年头,当初的“毛头小子”已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木材大亨”。但他还有更大的梦想,那就是将自己的企业做大、产品做精,让更多的乡亲能在自己的家门口就业。(信息来源 天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