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处于国家政权的最基层,是党和政府联系服务农民群众的“第一链接”和“第一窗口”。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政策,需要乡镇来落实;经济发展、征地拆迁、计划生育、安全生产、信访维稳等一摊子硬任务,需要乡镇来完成。乡镇干部要切实担负起促一方发展、保一方稳定的重任,靠的是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靠的是善于做群众工作的丰富经验,靠的是抓基层社会管理的实际能力。
近年来,基层干部队伍学历层次明显提高,但“三门”干部较多、基层实践历练不够、群众工作经验不足的问题也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应当看到,学历不代表能力,文凭不等于水平。从基层工作的角度看,对干部的学历要求其实分为两种:一种是“教育学历”,反映的是干部接受学校教育的程度和水平;一种是“工作学历”,反映的是干部工作阅历和实际工作能力。对基层干部来说,“教育学历”固然重要,但出思路、解难题、办实事,关键还是要考“工作学历”。工作推不动、局面打不开,“教育学历”再高也没有用。“工作学历”怎么来衡量、来检验呢?以征地拆迁为例,如果房子拆得下,群众很满意甚至还愿意与他交朋友、请他喝酒,那是“研究室”学历;房子拆得下,群众也没意见,可以算是“本科”学历;房子虽然拆下了,但有信访遗留问题,可以算是“高中”学历;房子还没拆下,信访举报却接连不断,只能算是“小学”毕业;拆迁还没开始,连群众的门都进不了,那就完全是个“文盲”。
如何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切实帮助基层年轻干部把“教育学历”转化为“工作学历”,不断提高做基层工作特别是群众工作能力?首先,教方法,搞好“传帮带”。让工作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的同志与文化程度较高但缺乏基层工作经验的干部结对帮扶,给他们教方法、授经验。其次,压担子,在实践中磨练。把有潜力的年轻干部放到经济建设、征地拆迁、信访维稳的主战场去摸爬滚打,让他们在急难险重的一线工作中经受历练,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尽快成长魏基层工作的行家里手。再次,解难题,创造成长条件。设身处地地帮助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实际困难,解除后顾之忧,让他们在基层沉得下、留得住、干得好。
这次集中换届,是培养选拔高“工作学历”干部的好机遇。5年换一届、一届管5年,要着眼于做好新时期群众工作、创新社会管理的迫切需要,进一步树立重实践、重公认的用人导向,把目光更多地投向那些实际工作能力强、善于打开工作局面的高“工作学历”干部,着力优化基层领导班子经历结构。通过换届,真正换出干劲,换出活力,换出干事创业、创先争优的良好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