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NEXT
        PREV
        学习天地
        首页 当前位置:天门组工网 >> 学习天地
        “上校村官”许向群:想给家乡人做点事
        发布时间:2015/8/4 点击数:
            19岁,许向群参军入伍,走出了天门老家石河镇诸葛村。

          46岁,许向群已经是一名上校军官、正团职干部。退伍之际,他毅然选择自主择业,回到家乡当一名村官。

          有人背地里说他“苕”,大城市不待,跑到农村来吃苦;还有人当面问他,回来是想图个啥?他扬起嘴角:我就想给家乡人做点事。

          愿望:“总有一天,我要回来建设家乡”

          诸葛村在石河镇很出名。“底子薄、债务重,就是一个烂家屋。”说起诸葛村,9组村民彭月娥吐出一个字:“穷!”

          泥巴路、砖瓦房、脸朝黄土背朝天,这就是许向群印象中的家乡。与外面世界翻天覆地的变化相比,巨大的反差,让每年回老家探亲的许向群有了个愿望:“总有一天,我要回来建设家乡。”

          2014年初,着手办理退伍手续的他放弃组织的转业安排,毅然选择了自主择业。

          在石河镇,他提出想当一名村官。镇里干部们为之诧异:正团级军官选择当村官,这还是第一次听说。

          想当初,当他把自己想当村官的想法跟家里“汇报”的时候,得到的答复就是:“脑子进水了。”

          “诸葛村没基础,工作不好开展;没路子,经济不能发展;没积蓄,村务难以维持……”一向最支持他的父母不希望他来趟这趟浑水。

          但,曾荣立三等功一次,获军、师、团各级嘉奖十八次,两次被军、团级单位评为优秀共产党员的许向群,就是有一股不怕吃苦不认输的韧劲儿,就是敢于直面困难和迎接挑战。

          他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最后,反对最强烈的妻子也转过弯来:“既然这是你的理想,你就去实现吧。”

          2014年4月,许向群把自己的党组织关系转回村里,成了名正言顺的诸葛村村民。

          誓言:“给我几年时间 ,我要改变家乡”

          2014年5月,许向群被上级任命为村党支部书记的消息,在诸葛村炸开了锅。

          “无利可图,为什么来接这个烂摊子?”“没在农村干过,能不能改变现状?”大伙看他的眼光,满是问号。

          有疑问不怕,许向群自信能解答。

          村里13个组,家家户户他都走遍。

          他摆出了自己的优势:年轻,有建设家乡的激情和充沛的精力;懂政策,从军期间一直在汲取能量,对国家的惠农政策、农村经济发展等方面知识比较熟悉;不计较报酬,国家对自主择业的军人每月有数千元的安置费,生活不愁;有特长,在部队当过卫生所所长,可以用自己的专业知识规范村里的卫生室;有人脉关系、信息灵通,可以争取全国各地的战友、同学、朋友支持,带动乡亲们致富。

          凭着这五大优势,这个长辈们印象中“村里的孩子王”得到了大家认可。2014年11月,在诸葛村“两委”换届选举中,许向群高票当选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成了当家人的他,面对一穷二白的诸葛村,又做出一件“苕事”:当义务村官,不要工资报酬,全部用于村级事业建设。

          村群众代表会议上,他立下誓言:“家乡养育我,国家培养我,给我几年时间,我要改变家乡!”

          目标:“最大的追求是村强民富”

          犁耙水响农事忙。6月9日,4组村民王想林正在抢插中稻。

          他家的承包田地势低,往年下场小雨也要排涝。今年雨水多,反而没有这个烦恼。

          “去冬今春,村里新修了渠道,新建了6座涵闸、2个泵站,还疏洗了1500米灌溉渠。”王想林笑逐颜开。

          “变了,诸葛村有起色了。”彭月娥掩饰不住喜悦,“道路维修了,低电压改造了,办公楼、卫生室也建起来了。许书记撑起了诸葛村的门面!”

          其实,农村工作千头万绪,实际操作起来,才知道其中的难处。许向群一是怕自己没经验,会走弯路,辜负了镇委镇政府的厚望。二是担心村民不认可,不支持工作,耽误了诸葛村的发展。

          说一千,道一万,不如动手干一干。摸着石头过河,他总结出一套“出门招商、回家下乡”和“开门办公、马上就办”的一线工作法。

          上任一年来,许向群一趟一趟,不辞辛苦,找相关部门争取项目资金,并多次往返西安、湖南等地,寻求战友帮助支持。回到村里,他一刻也闲不住,不是走访群众,就是到田间地头走走看看,了解、解决村民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5组王水年家危房要改建,1组许文斌生活困难应该办低保,他都记在心里,一一办理到位。

          村里改造低电压,为赶工期,他带领村委一班人,踏现场、探线路;架设的800米输电线路占用了村民耕地,他第一时间垫付1万多元用于村民的先期赔付,化解了矛盾,确保了工程顺利实施。至今,为村里的建设,他已经垫付资金8万多元。

          工作有了起色,许向群并没有松口气,还有太多的事,等着他去做。

          传统种植模式需要调整。他带领村民开挖鱼塘50亩,计划发展养殖业。

          集体经济发展还需产业支撑。只要出门,他就想方设法找门路、引项目……

          “我最大的追求就是村强民富。”许向群父母妻儿都在武汉,可他特意在村里建起了新房。在他看来,未来农村大有可为,这里将是自己实现人生抱负、回报家乡养育之恩的大舞台。(信息来源 天门网)


        党政机关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