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创新工作方式,推动服务规范化。针对农村社区的工作实际,坚持以人为本、便民服务的宗旨,大力创新社区“1335”党建工作模式,打造本地特色的“百步亭”。主要是:搭建一个服务平台。积极整合政策资金,对社区党员群众服务中心进行提档升级,实现了社区党员群众服务中心“五务合一”的全覆盖,保证了每个社区都有资源为居民服务。组建三支服务队伍。通过组织选配和面向社会选拔相结合的方式,在每个社区打造了社区党务工作者、社区窗口服务者、社区志愿者三支队伍。通过有序引导和培育,全县组建了以社区党员为主体、社区居民共同参与的40多支志愿者服务队,涵盖了育民宣教、便民利民、富民增收、乐民创建、安民维稳、家政服务等六大系列20多个服务项目,参与志愿服务人数达到500多人。实行三个集中服务。依托社区服务大厅,集中服务事项、集中服务人员、集中审批程序,实行“一窗式受理、一站式办结、一条龙服务”,社区服务中心成了“发展离不开、生活离不开、感情离不开”的综合性服务平台。完善五个功能中心。整合各方面资源,完善党群议事、便民服务、宣传教育、文化娱乐、矛盾调处五大功能中心,为社区群众提供各类便民利民服务。并且,该县在城市社区普遍成立了365便民工作室,整合辖区服务业资源,直接联系服务群众,社区365天开通服务热线,居民一个电话,就能享受服务到家,群众足不出户就能满足生活需求。
三是创新活动载体,保障活动经常化。结合社区实际和居民特点,分类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红色教育、民俗节庆、群众健身、道德讲堂、文明创建、文化娱乐等活动,搭建文化引领、活动凝聚的群众参与平台,把广大居民和群众紧紧团结在党组织周围。在城市社区,突出开展“社区共驻共建”、道德课堂、“天天学雷锋、天天讲文明”活动;在农村社区,突出开展“好儿女”、“好婆媳”、“好妯娌”评选活动,在元宵期间开展龙灯、旱船等民俗节庆活动,引导居民群众“学党史、知党情、听党话、跟党走”,着力打造学习型、文化型、平安型社区。在广泛开展各类活动的基础上,黄堡社区按照“打造文化社区、建设文化家园”的思路,对辖区内有文艺特长的人员和群众性文艺队员进行调查摸底,建立人才库,定期组织培训,打造了一支演唱、舞蹈、秧歌、乐器演奏、书法、绘画等专业文艺队伍,通过经常开展文化活动,营造了“崇尚文化,快乐运动”的良好氛围。同时,该社区专门设立室内文化书屋和文化展览大厅,吸纳县民间艺术家李雄在此设立“李雄工作室”,在他的带动下,社区内一大批书法、绘画爱好者积聚在一起,以笔会友、以文怡情,形成了独具保康特色的社区文化品牌。(信息来源 荆楚旗帜网 黄吉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