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门日报社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工作重心,结合全市开展的“学创”、“五个建设”、“百日整治”等主题活动,牢固树立“责任如山、高效拼搏、爱社如家、和谐快乐”的报社理念,用铁纪抓管理,用和谐促发展,推动了报社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加强机关管理领导带头是关键。一是团结上带头。作为“一班之长”,我与一班人形成共识,做到诚心讲团结,真心抓工作,好心待同志。有长处相互学习,有问题相互提醒,有难处相互帮助,有个性相互体谅。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每月一次工作例会,每周一次工作检查,每月一次结账。二是工作上带头。报社一班人尽职尽责,率先垂范,工作亲自干、吃苦在前边。我每天坚持上班签到,两年多来从没迟到早退旷工;总编辑李立学同志坚持每日评报、每晚编报;谢顺华同志身为市领导,甘当普通一兵,以身作则做好各项工作;副总编郑祖雄同志工作兢兢业业,爱人去世之前也没有耽误工作;
二、加强机关管理落实制度是重要手段。一是健全岗位目标责任制。推行领导岗位目标责任制、记者采编人员稿酬制、广告经营合同制等,强化了工作责任。二是完善机关日常管理制。分别完善了财务管理、小车使用、上班考勤、安全生产、耗材使用、档案保管等制度,使报社日常管理和业务建设有章可循。如上班考勤方面,我们规定凡迟到者每次罚款50元。三是严格考评考核制。把落实制度与考评检查绩效挂钩,实行奖惩兑现,铁账铁结。今年来,共有17名记者编辑、41篇新闻获得奖励,有16人次因为上班迟到、工作差错、失误或违规受到处罚,均张榜公布。
三、加强机关管理队伍建设是根本。一是强化队伍纪律观念。运用多种形式加强党员干部、职工教育学习管理,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近年来,我报队伍中没有出现违纪违法问题,没有出现导向错误,没有发生任何重大责任事故。二是强化岗位责任意识。我们努力为干部职工干事创业搭建舞台,让他们在报社的发展中建功立业、施展才华。采编部门多次承担急、难、险、重的宣传报道工作。多宝镇龙卷风的深夜救灾有我们记者的身影,烈日下的抗旱有记者辛勤汗水的采访。全省县域经济工作会议在我市召开,2天我们出版报纸48个版面,浓墨重彩宣传天门,是天门日报历史上当天出版面最多的一天。在“百日整治”、“四城同创”活动中,我们拿出大幅版面进行宣传,设立“曝光台”,向不文明问题开战。编辑、出版、印刷部的同志每天用黑夜的劳作换来灿烂的黎明,把最新的报纸展现给读者。报网各广告公司面对近年来激烈的市场竞争,“用行动感染客户,用真诚感动客户,用思路激励客户”,打造出富有特色的优质广告品牌。报社上下同心协力,克难奋进,较好地完成了各项任务。三是强化优质服务理念。我们把新闻服务、网络服务、广告服务等各种服务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提高服务质量。对凡是来报社办事的人员,做到一张笑脸、一杯清茶、一次办结,让群众满意、客户满意、读者满意。
四、加强机关管理必须构建团结和谐氛围。一是构建民主平等的同志关系。一方面坚持做到集体领导、民主决策。另一方面,树立让职工当主人的理念,尊重职工的首创精神。我们采取设立“社长总编辑特别奖”、“策划创新奖”等多种办法,拓展平台,为职工参与民主管理创造条件。每年底评选2名“社长总编辑特别奖”,还评选10名左右的年度人物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每半年开展一次“策划创新奖”的评选,对有重大创意、策划,有成效的创新项目,给予重奖。二是构建互帮互爱的集体氛围。我们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交心谈心,为职工排忧解难,发动群众帮扶困难职工,形成“一人有困大家帮,一人有难大家解”的团结氛围。三是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环境。我们紧密结合报社自身的实际,建设和谐报业文化,构建良好的人文环境。尽力创造条件,为职工办实事办好事。在上级支持下,将在编人员和退休干部工资纳入财政,对非在编职工全部按规定签订合同、办理社保医保,解除了大家的后顾之忧。不断创新形式,开展丰富多样的文化娱乐活动。先后组织了摄影比赛,妇女“三八节”联谊,老干部钓鱼比赛,职工观看电影,到外地观光采风等,让大家在快乐中工作,在团聚中爆发力量。
近年来,我们通过加强机关管理、强化队伍建设,树立了报社良好的形象。市委书记柯俊今年在天门日报调研和几次全市大会上,对报社加强机关管理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同时,报社也分别被表彰为全市“迎创”工作等十多个先进单位。还被授予湖北省消费者满意单位、首届湖北省文明网站;近期,又荣获“中国广告诚信经营单位”。加强机关管理、促进作风建设,必须持之以恒、常抓不懈。我们将借此次现场会东风,再加措施,再鼓干劲,为推进我市经济社会竞进提质、又好又快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