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大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抓好党员与生产经营骨干双向培养,注重向企业推荐输送党员,引导流动党员亮明身份。开展非公企业党组织集中组建活动,采取党政领导班子成员联系包建、组织部长包保组建、选派干部帮扶促建等措施,强力推动工作开展,并指导各地抓好经常性组建党组织工作。截至去年底,全省非公企业有党员205510名,独立法人非公企业党组织组建率为94.56%。
提升党务工作者队伍素质。2012年以来,省委组织部、省委非公工委先后举办了开发区和产业集群专业镇党(工)委书记、非公企业党组织书记、党建工作指导员等不同类型的培训班,直接培训1300多人次,示范带动各地按照分级负责原则,每年对以党组织书记为重点的非公企业党务工作者轮训一遍。同时,派驻1.4万多名党建工作指导员,帮助指导企业开展党建工作。
重点推进开发区和产业集群镇党建。建立党员领导干部直接联系开发区党建工作制度,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省级以上开发区党工委、产业集群专业镇党委普遍下设了综合党委,负责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共配备专职人员596名。针对开发区和集群镇非公企业集聚度、关联度高,大企业、龙头企业多,产业特色明显等情况,指导各地科学划片布点,推行网格化管理,依托龙头企业、专业经济合作组织组建行业性、区域性党组织,实现党的组织全覆盖。
改善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条件。省市县三级党委全部成立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工委,乡镇街道党(工)委明确专人负责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制定《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和社会组织党组织工作经费保障的实施办法》,多渠道解决经费问题。省级财政每年列支1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市、县(市、区)全部设立专项资金。73.4%的非公企业党组织有固定活动场所。开展非公企业党建工作“五抓五送”活动,省市两级对1万余个企业党组织给予补助。
发挥党组织和党员作用。省、市、县(市、区)工委共联系服务2844个企业党组织,各级党委非公工委委员建立党建工作联系点2774个。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服务型非公企业党组织创建活动。在企业开展“三有两评”,做到党组织有年度服务计划书、党员有年度服务承诺、企业有志愿服务队,党组织和党员服务情况接受上级党组织评估和群众评议。省、市、县三级命名“双强六好”企业党组织2093个,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信息来源 中国组织人事报 皖组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