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浙江省海宁市探索运用社区评德、动态管理、“异票”分析等机制,不断完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着力破解干部选拔任用唯票取人难题,真正把德才兼备、实绩突出、敢想敢干的干部选准用好。
社区评德
强化干部“八小时”外考核
“社区评德是加强干部作风考核的一种探索,就像给领导干部德行照一次X光,通过听取群众和各方面意见,有利于全面掌握干部的综合素质和一贯表现。”海宁市委常委、组织部长沈雨祥认为,通过在“八小时”之外下功夫,多角度全方位了解、评价干部,做到谁优谁劣组织有本帐,而不仅仅是靠干部得票多少给其事后画像。
为全面掌握干部真实表现,海宁市去年推出“社区评德”活动,组织社区干部及小区居民对全市近600名科(局)级干部的德行进行考评。“反向评价”依据当前党员群众所密切关注的干部个人生活作风、遵守公序良俗、日常言行表现等方面,细化为“言论与身份不相符”、“有赌博等不良行为”等11项内容,并将考评结果作为干部提任降免的重要依据。
社区在具体评价时,除对表现中规中矩的领导干部一般评为中等等次外,对评为中等以上或以下等次的,需说明具体理由或事例,包括“破坏绿化”、“托送礼品较多”等方面。
动态管理
加强干部日常考核
如何避免把票数作为选用干部的唯一参照,把好干部真正选用起来?针对这一问题,海宁市还制定实施《科(局)级领导干部动态管理办法》,根据干部日常工作表现,及时提拔表现优秀、实绩突出的干部,常态调整不适宜领导干部。
该办法着眼于领导干部工作圈,对单位年度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干部考核考察、干部日常管理三方面进行动态监测,围绕监测内容,构建综合排名、年度考核等次、作风效能督查问责情况等16项细化指标,并根据监测情况,对干部实施“提拔重用、督查通报、领导约谈、岗位调整、降职降级”5项递进式动态管理措施。
“不简单以票取人,实际操作中困难重重。建立一个刚性的定性定量指标,一方面可以避免干部选拔中‘老好人’情况,另一方面也能让干部群众心服口服。”海宁市委组织部副部长陆靖英如是说。
“异票”分析
建立科学评价机制
为使民主推荐测评结果与用人标准有机统一,海宁市探索实行民主推荐结果综合分析和印证机制以及民主测评“异票”分析机制,科学运用推荐测评结果,做到看票而不唯票。
该市将民主推荐与平时考核、年度考核、一贯表现和人岗相适等情况综合考虑,明确对实际推荐得票与组织掌握情况差距较大、会议书面推荐结果与干部口头谈话推荐结果明显不一致、领导班子推荐结果与其他干部群众推荐结果反差较大的三种异常情况进行科学分析,同时按照岗位特殊性和班子整体性原则,将从事征地拆迁、招商引资等容易导致得票率不高的情况和领导班子急需配备的结构性干部、专业型干部以及发展潜力大的干部纳入综合分析范围,通过看平时表现、看工作性质、看长远发展“三看”综合分析民主推荐得票情况。
此外,海宁市注重发挥党组织领导和把关作用,加强领导班子、分管领导和组织部门在推荐干部方面的权重,把干部推荐得票情况与领导班子、分管领导、组织部门平时了解的情况进行综合考虑,合理运用民主推荐结果,做到既尊重民意,又不简单以票取人。(信息来源 中国组织人事报 袁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