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拉萨市紧紧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实际,结合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干部队伍特点,不断加大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改革力度,大力选拔培养好干部。
该市结合处于反分裂前沿、经济欠发达、艰苦高海拔地区实际,注重使用维稳一线、发展一线、基层一线的干部。研究制定《拉萨市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流程》,对五大程序进行细化。按照“十不准”和“十严禁”要求,实施“跟进式”监督检查办法,抓住干部工资审批这一关键节点,在确保环节不落、程序不错、执行到位的情况下,由干部监督科审核同意后方可呈报晋升职务后的工资。对超职数、超规格配备干部和违规设置领导职务名称等进行自查自纠,做到底数清、情况明。
完善干部实绩考核指标体系,重视考核维护稳定、民生改善、社会进步、生态效益等指标,按照不同区域、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干部特点,针对性地设置考核评价指标。坚持党管干部原则,适当增加党委(党组)、分管领导在干部推荐、评价方面的权重。将干部日常工作业绩纳入考核和考察范畴,建立县处级干部实绩台账制度,记录干部在全市中心工作中的业绩情况,在重大工作部署、重要专项行动、重大项目推进中的业绩情况,在完成单位年度目标任务中的业绩情况,在处理突发事件中的表现情况,通过单位主要领导、分管领导、组织部门评分定级。实施参与式考察,借市直单位召开党组会、局长办公会,县区召开常委会,研究解决事关全局的重点难点工作的时机,由市委组织部派出人员参与,面对面、近距离考察干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评判干部的基本素质和工作水平,为今后班子调整和干部使用提供较准确依据。在干部提拔考察中将考察对象的述职报告、基本情况以及民主测评结果等在一定范围公示,接受群众监督。
不断加大干部关怀性交流、培养性交流、引进性交流工作力度,激发干部队伍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对同一岗位职级任职8年以上,高海拔、艰苦偏远县工作满5年以上干部进行梳理,立足人文关怀,注重工作需要,综合考虑身体、家庭、生活等各方面因素,加大机关与基层、低海拔地区与高海拔地区、腹心地区和偏远地区之间的干部交流力度。坚持注重基层的用人导向,对长期在一线工作、表现突出、成绩显着的优秀县乡干部,优先提拔使用或交流到重要岗位工作。近两年,从县乡、驻寺、驻村干部中提拔占35.3%;从维稳一线干部中提拔占50.9%。把引进领导干部放到重要议事日程,通过创造优厚待遇和条件,解决干部个人困难和后顾之忧,提供干事创业的良好平台。
注重在基层一线、重大工作一线锻炼干部。三年来共选派3000余名干部驻村入户,开展结对帮扶,强化基层基础。选派有潜力的年轻干部、后备干部担任村居党支部第一书记,全市267名村居党支部第一书记中,35岁以下干部178人,比例高达66.7%。2009年以来,从各县区、市直各单位先后选派50名干部到信访部门挂职,今年共抽调800余名干部参与全市出租汽车乱象治理、重点项目建设以及全面深化改革等难点、重点工作。创新干部教育培训方式。创立“每月一课”讲坛,采取视频会议方式,聘请国内知名院校专家教授对全市市县乡3000余名干部在线授课。
充分发挥援藏干部学历高、知识面广和工作经验丰富、工作理念先进等优势和桥梁纽带作用,引导他们帮助拉萨制定和完善行业、系统、地区发展规划,积极争取援藏省市在资金、技术、项目、智力方面全方位支援,提高本地造血功能。(信息来源 中国组织人事报 卢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