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NEXT
        PREV
        学习天地
        首页 当前位置:天门组工网 >> 学习天地
        实现从严管理干部新突破
        发布时间:2015/3/26 点击数:

        从严治党,重在从严管理干部。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时,强调从严管理干部要做到管理全面、标准严格、环节衔接、措施配套、责任分明。这是对从严管理干部规律的进一步把握,也是对各地实践推进的进一步要求。在“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中,从严管理干部随着反腐力度的不断加大,受到了广泛的社会关注,并且被赋予了更多的想象和期待。从严管理干部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主题鲜明、主线突出,它用坚定不移的实际行动表明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

        要把责任的刚性树立起来。各级党组织承担着从严管理干部的重要职责,从严管理干部不只是业务问题,更是政治的现实表现。一个地方和单位从严管理干部的力度和效度如何,表面反映的是其领导和驾驭能力,深层折射的却是其对党和人民的事业是否负责担当。多年来一些地方存在的对干部重使用轻管理现象,归根到底还是对干部管理和使用相脱节、权责相分离,选人的人不去管人,或者管不好人。抓从严,首先要从严抓,坚持有责当尽责,失责必追责。要从抽象到具体,用一个个现实而生动的案例来强化责任的执行,没有一部分被追责的典型作为反面教材,责任的压力就会大打折扣而难以落实。

        要找准工作突破口。从严管理干部是个历史性课题,非今日始。但就其推进的进度和态势而言,就其当下承载的深刻性全面性严肃性而言,又具有许多全新的意义。从严管理干部的难处不少,关键要做到严之有据,严之有道,严之有效。法因时而制、因势而定。各地有各地的特点,各单位有各单位的情况,要防止等待观望的攀比心理,克服上下讨好的投机心态,纠正虚与委蛇的应付思想,敢于先行先试,积极探索实践,拿得出硬招、实招,勇于迈出第一步。

        要从制度设计上深化改革。从严管理干部要坚持中西医相结合的办法,把制度管人的科学性和“人对人”的现实性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制度的牵引和倒逼把各方面对干部管理的认真心较真劲调动起来。干部考察发现不了问题,或者知道有问题却反映不出来,干部日常管理经常听到这样那样的反映却无从下手、无人下手,应促使我们更多地反思现行工作运行机制的不足及其改进之道。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把过去干部管理上行之有效的传统手段和工作惯例使用好,比如与干部谈心谈话,还需很好地进行流程再造,切实推进真谈深谈,走出有鼓励而没有批评的尴尬,真正谈出质量和成效来。

        要坚持走群众路线。干部工作在社会上、生活在群众中,群众的监督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干部情况如何,群众有时看得更清楚,各种各样的口碑反映也不会少。这里所说的群众,既有家旁的,也有身边的;既有与工作直接相关的,也有与工作无关的,一切应当以知情为前提。听取群众意见是真功夫,分析运用民意更是硬功夫。怎么让群众把真情说出来,怎么把握口碑,怎么把群众的反映综合起来,形成鲜明准确的结论和意见,仍然是从严管理干部的一篇大文章。走群众路线,还要注意相关方面与社会的良性互动,牢牢掌握主动权,善于从纷繁复杂的舆论信息中去伪存真,汲取正能量,摆脱各种误报和干扰,消除负效应。(信息来源 中国组织人事报 洪浩)


        党政机关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