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NEXT
        PREV
        学习天地
        首页 当前位置:天门组工网 >> 学习天地
        整治官员兼职不能止于清理
        发布时间:2014/10/21 点击数:

        从研究会、促进会到学会、协会,原本是民间性质的社团组织,如今却是干部“扎堆”、“官味”十足,有的甚至沦为不当利益的“输送带”和“四风”蔓延的“灰色圈”。

        不久前,中央巡视组直指部分学会、协会缺乏有效监管,干部兼职过多的问题。日前,少数省份相继晒出“两栖干部”清理“成绩单”:湖南清理在社会组织兼职党政领导干部4332人,新疆排查出983人,山西清理兼职处级以上领导干部544人……

        官员到社团兼职饱受诟病久矣,“戴市场的帽子、拿政府的鞭子、收企业的票子、供官员兼职的位子”,这一说法形象道出了官员兼职的种种乱象。揆诸现实,官员到社团兼职现象扎堆,已经导致部分社团权力异化、功能变味,其隐藏的腐败问题不容小觑。

        事实上,中央对清理官员社团兼职早有规定,三令五申之下,干部兼职缘何屡禁不止?一方面,官员的权力影响力能使社团得到诸多“方便”。另一方面,官员到社团兼职,既能获得名誉头衔,也可利用其权力、地位的“价码”暗地谋求利益。说到底,官员兼职实质上是“权力兼职”,积弊已久的根源还在制度对权力缺乏监督约束。

        治理官员社团兼职痼疾,仅靠岗位清理难以治本,重点得让官员影响力的“通行证”失效。当以制度硬约束设定“红线”,进一步完善领导干部社团兼职制度规定、管理规范,堵住制度漏洞,让法纪制度的强制性杜绝权力“畅通无阻”。当以监管问责的强执行铺设“高压线”,厘清政府与社会团体、协会之间的关系,清晰界定政府职能边界,健全监管体系和监督机制,严格监管程序和惩戒举措,对违规兼职的官员严惩不贷,并倒查追责其中牵涉的利益关系,让权力归位。此外,领导干部也当自觉划定“警戒线”,强化纪律意识,时刻自警、自省、自重、自律,让影响力“通行证”自动失效。(信息来源 中国组织人事报 江宇)


        党政机关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