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市七届人大一次会议以来的五年,是天门发展历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们紧紧围绕“增量提质、跨越赶超”的总体要求,坚持“工业引领、生态优先、环境升级、民生为本”的发展思路,务实重行,锐意进取,全面完成了本届政府确定的各项工作任务。
综合实力大幅提升。预计2016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76亿元,是2011年的1.75倍;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7.81亿元,是2011年的2.3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是2011年的2.01倍;固定资产投资401亿元,是2011年的2.4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7亿元,是2011年的1.9倍;外贸出口总额1.15亿美元,是2011年的2.83倍;实际利用外资4699万美元,是2011年的1.81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473元,是2011年的1.76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233元,是2011年的1.92倍。
发展后劲持续增强。招商引资成效明显,累计引进协议项目466个,可口可乐、361°等知名企业落户天门。项目建设扎实推进,共计290个项目纳入国家重大项目库及“三年滚动投资计划”,总投资516亿元。“一江三河”水系连通工程等一批重大项目纳入国家和省“十三五”规划。实施技改扩规项目161个,完成投资83.6亿元,其中122个项目建成投产。
发展质量不断提高。始终坚持质效并重,着力转变发展方式,三次产业结构比由2011年的23.2︰49.7︰27.1 调整为15.8︰50.8︰33.4。新型工业化步伐加快,预计2016年,纺织服装、食品加工、机电汽配、生物医药四大支柱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84%。纺织服装、生物医药列入省“十三五”重点产业发展规划。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290家,累计新增91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2家,累计新增14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幅连续三年居全省市州前列。镇域经济稳步发展,“一区三园”实力显着提升,税收过千万元乡镇达到11个。现代农业提质增效,建成品牌化优质粮油、规模化畜禽养殖、标准化现代水产和无公害设施蔬菜四大主导产业基地,张港花椰菜、多宝蔬菜、蒋场菊花等特色板块基地影响力不断提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到4500多个,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15家,景天集团跻身全省百强企业,“华丰模式”全省推广、全国闻名,“庄品健”获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地理标志和有机认证产品实现新突破。服务业发展提档升级,建成华中棉纺交易中心、承天国际车城、华西农商城、景天建材城等一批专业市场,形成新城CBD、世贸中心和东湖商业中心三大商圈。电子商务发展迅速,经营主体达到658家。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建成以陆羽故园为核心的“湖北茶文化旅游示范区”,举办蒸菜美食文化节、天商大会、茶圣节等重大节会,天门知名度、美誉度进一步提升。
改革创新稳步推进。先后出台“金八条”“二十八条”“三十九条”等系列政策,支持实体经济爬坡过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投融资体制改革和营商环境建设成效显着,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等财政体制不断完善,不动产统一登记、“五证合一”、“一照一码”、“营改增”等改革顺利实施,城投、天力、天琪等市级投融资平台融资功能不断增强,汇丰村镇银行、湖北银行落户天门,市农商行挂牌,益泰药业、天瑞电子等5家企业挂牌“新三板”,66家企业在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挂牌。政府机构改革、事业单位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稳妥推进。农业农村改革不断深化,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基本完成,全市农村土地流转率达35.68%。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完成市级以上科技项目240项,科技成果转化项目115个,专利授权量1397件。
城乡环境显着改善。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1.6%。城市功能日臻完善,相继建成图书馆、体育中心、文化中心、工人文化宫、博物馆、城市规划馆、革命历史纪念园等一批城市公共场馆。城市品位不断提升,打造了以陆羽故园、东湖公园、后壕景观带、东风干渠景观带为代表的一批生态人文景观。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数字城管”全面推行,市容环境整治成效明显。“五城同创”扎实开展,国家园林城市创建成功,国家卫生城市创建进入最后验收阶段,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已通过多轮测评和暗访。交通水利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累计投入29.28亿元,完成荷沙线天门东段、天岳线、皂仙线等道路升级改造,建成通村公路1127公里。汉宜高速铁路天门南站建成,运营水平不断提升。江汉平原货运铁路建设进展顺利,天门工业园港区主体工程完工。沉湖流域治理工程竣工,汉北河治理、天门河改造等重点水利项目扎实推进,年均新增农村饮水安全人口10万人以上。城镇建设成效明显,岳口镇在全省“四化”同步示范试点镇综合考评中位于前列,皂市镇上榜“全国千强镇”,渔薪镇入选全国重点镇。“绿满天门”行动深入开展,累计完成人工造林11.5万亩,蒋场、佛子山、净潭3个乡镇建成省级“森林城镇”。生态建设不断加强,实行中心城区禁鞭,加强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环境空气质量居全省市州前列。统筹治理城乡生活垃圾,实施畜禽养殖污染治理“三年规划”,农村环境明显改善,杨林双剅口、拖市夏场等90多个村建成省级“绿色示范乡村”或“宜居村庄”。
发展成果更加惠民。五年来,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逐年提升,预计2016年达到77.2%。精准扶贫扎实推进,实现54个贫困村出列、4.2万人脱贫。就业创业工作成效显着,累计帮扶4.9万人创业,新增城镇就业7.1万人,成为全国农民工返乡创业试点城市。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健全,退休职工养老金、新农合补助、城镇居民医保、城乡低保、“五保”供养标准逐步提高,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累计建设保障性住房1.23万套,实施农村危房改造7898户。教育事业全面发展,累计投入4.2亿元,实施“三通两平台”、“改薄”工程和“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办学条件明显改善,教育资源不断优化。医疗卫生基础条件持续改善,建成标准化村卫生室472个、“四化”乡镇卫生院18个,公立医院改革初见成效,市一医院和中医院获评“三甲”,血吸虫病防治连续五年达到国家传播阻断标准。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扎实推进,出生人口性别比逐年下降,人口素质普遍提高。公共文化体育设施不断完善,群众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南水北调丹江口库区移民接收安置工作圆满完成。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平安天门”建设深入推进,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政府自身建设全面加强。自觉依法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全面执行人大决议,充分吸纳政协意见,五年来共办理人大代表建议541件,政协提案1103件,办复率100%。严格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省委六条意见和市委六条禁令,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政府系统廉政建设取得新成绩。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持续开展“三万”、“双百”、电视问政和政风行风评议活动,干部作风明显转变。依法行政深入推进,“六五”普法全面完成,政府部门和乡镇实现法律顾问全覆盖。大力推行行政审批事项“三集中、三到位”,优化审批流程,推进政务公开,强化行政问责,行政效能不断提升。努力办好惠民实事,每年确定的“十件实事”基本完成。统计调查、审计、民族宗教、外事侨务、新闻出版、广播电视、档案、地方志、气象、水文、物价、妇女儿童、爱国卫生、老龄、公共资源交易监管、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舟桥团、武警、消防、人防等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五年来,我市很多工作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获得了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全国文化先进市、全国教育改革创新特别奖、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市、全国无障碍环境示范市、中国最具生态竞争力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曲艺之乡、中国茶文化之乡等国家级荣誉,还获得了湖北省文明城市、“三农”发展先进市、农产品加工业“四个一批”工程先进市、农田水利建设先进单位、双拥模范城、创业先进城市、人才工作先进单位、A级金融信用市、保险工作先进市、城镇规划建设管理“楚天杯”等省级称号。
各位代表!刚刚过去的2016年,我市遭遇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涝灾害。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切实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首位,防汛抗灾保平安,灾后重建促发展,转移安置受灾群众16万人,紧急救助27.68万人,全面完成6799户因灾倒损房屋恢复重建,夺取了抗洪救灾的重大胜利。面对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的严峻形势,我们全力以赴扩投资、调结构、促转型、惠民生,圆满完成了市七届人大六次会议确定的主要预期目标,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为本届政府工作画上圆满句号。
各位代表!过去的五年,挑战超出预期,成绩来之不易,经验弥足珍贵。我们始终坚持了把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把扩大投资作为第一支撑,把改革创新作为第一动力,把改善民生作为第一责任,把作风建设作为第一保障。这些经验对我们做好今后的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过去的五年,是我市综合实力提升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受益最多的五年。成绩的取得,是市委统揽全局、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大力关心、全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团结一心、奋勇拼搏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市人民政府,向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付出辛勤劳动、作出积极贡献的各地各部门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经济总量偏小、质量不高,缺乏大企业、大项目支撑;农村基础设施短板突出,抵御灾害能力较弱;公共服务体系不够完善,民生保障工作仍需加强;行政效能有待进一步提升,发展环境还需进一步优化等。对于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今后五年工作部署
各位代表!未来五年,是全面落实市第八次党代会总体部署、全面实施“十三五”规划、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今后五年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工业引领、生态优先、环境升级、民生为本”的思路,坚持增效提速扩投资、增量提质培产业、增项提档抓建设、增收提标惠民生、增能提神优环境,努力把天门建设成为工业引领的现代产业之城、开放活力的创新智慧之城、生态宜居的水乡园林之城、茶韵书香的文化品质之城、和谐共享的平安幸福之城。
未来五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综合实力显着提升,产业结构显着优化,开放活力显着增强,民生福祉显着增进,社会文明显着进步,生态环境显着改善,政府服务更加高效,发展速度快于全省、发展质效优于周边。围绕这一目标,我们要突出抓好六个方面的重点工作。
(一)扩投资调结构,进一步加快经济增长。
坚定不移推进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以配套升级传统产业、培育发展新兴产业为重点,实施产业招商;以整合招商力量、强化部门职责为重点,实施专业招商;以天商联合会为载体,发挥乡镇作用,挖掘人脉资源,实施“四回”工程,实现精准招商。坚持投资强度、税收额度、就业广度、科技高度、链条长度、环保程度、能耗限度“七度”标准,提升招商质量。切实抓好项目谋划和储备,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大力推行PPP模式,千方百计激活民间投资。优化投资环境,把我市建成各类资本青睐的投资“洼地”。坚持市领导挂点项目、专班服务项目制度,优化流程管理,加强要素调度,推进项目快落地、快建设、快见效。
坚持不懈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快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力争到2021年,三次产业结构比调整为11:51:38。坚持工业强市理念不动摇,发展壮大纺织服装、食品加工、机电汽配、生物医药等传统支柱产业,大力培育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智能制造等新兴产业。实施质量兴市和品牌强市战略,深入开展“陆羽质量奖”评选活动,培育一批拥有自主品牌、自主知识产权、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业内知名企业。实施骨干大企业和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力争5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50家,产值过50亿元的企业3家以上,税收过5000万元的企业10家以上,税收过亿元企业和主板上市企业实现零的突破,“新三板”挂牌10家以上。支持建筑业绿色转型。坚持用“工业化、市场化、科技化、绿色化”理念谋划农业,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现代种养业和特色农业,全面推进现代渔业和畜牧业示范区建设,优化农产品区域布局,建设一批标准化、产业化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和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推进农业生产机械化和信息化,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以现代物流、金融、科技、信息等为重点,发展壮大生产性服务业。以“互联网+”为推手,深化与阿里巴巴、中文百科、中国网库等知名电商企业合作,建设一批具有天门特色的本地电子商务交易平台。突破性发展文化产业。推动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代表的新经济蓬勃发展,拓展产业转型升级新空间。
大力促进镇域经济发展。支持各乡镇因地制宜发展镇域经济。强化“一区三园”在全市经济发展中的主战场地位,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承接东部沿海产业转移。支持工业基础较好的乡镇建设集中工业小区,鼓励部分乡镇依托“一区三园”建设“飞地”工业园。支持天门高新园、天门工业园、竟陵、岳口等地发挥交通区位优势,建设物流枢纽。支持皂市、干驿、石家河、佛子山、净潭等地,发挥自然资源禀赋优良、文化底蕴深厚的优势,建设文化旅游乡镇。支持多宝、张港等地发展特色农业。力争到 2021 年,全市税收过千万元乡镇达20个以上,其中过亿元5个。
(二)推改革促创新,进一步释放市场活力。
坚定不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大“三去一降一补”力度,着力振兴实体经济。大力淘汰落后产能,依法处置“僵尸企业”,推动企业兼并重组。加快消化城区商业地产和乡镇房地产库存,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扩大政银企合作模式,增强融资平台实力,提升担保服务水平,有效防范金融风险。在税费、人工、物流和制度性交易成本等方面打出“组合拳”,千方百计减轻企业负担。着力扩大有效投资,量质并重、效速兼取,补齐工业发展短板。
加快推进关键领域改革。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减少行政审批事项。深化商事制度改革,不断完善“五证合一”、“两证整合”和“一照一码”登记制度。健全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规范信用体系建设。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强化政府预算管理,推进预决算信息公开。积极应对“营改增”带来的挑战,建立科学合理的税收征管体系。创新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有效增加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落实中央、省级各项改革任务,积极承接中央和省级改革试点工作。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不断推进理念创新、制度创新、方式创新,实现从要素驱动发展为主向创新驱动发展为主转变。加强创新平台和重点科技园区建设,打造全市高新科技产业集群基地和中小企业孵化成长摇篮,支持中竟·光谷科技园创建国家级众创空间和孵化器。加强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继续实施人才引进绿色通道政策,激发创新活力和创造潜能。
(三)抓统筹强建管,进一步提升城市品质。
在巩固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成果的基础上,深入开展全国文明城市、省级环保模范城市、省级生态市创建活动。
统筹城乡规划。坚持全域规划的理念,实现城乡规划管理全覆盖。完善城市总规和土地利用总规,以主体功能区规划为基础,统筹各类空间规划,推进“多规合一”。科学编制城镇规划,指导乡镇有序发展,形成独具特色的小城镇体系。加强农村建设规划,建成一批基础设施配套、环境整洁优美、引领作用明显的美丽乡村。加强规划监管,推进规划公开,依法打击规划违法行为,切实提高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提升城市功能。充分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建设“智慧城市”。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城市吸纳和承载能力。推进海绵城市和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完善城市功能配套。加大旧城改造力度,改善城市面貌。着力推进城区“四湖四园”和 “六河”景观带建设,打造“绿色项链”,提升城市品质。
加强小城镇和新农村建设。加快滨江高铁生态新城、天岳一体化建设,推进荷沙公路、皂岳公路和汉江沿线城镇带发展,坚持产城融合、特色立镇,积极创建“特色小镇”。注重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有机衔接,探索休闲旅游型、高效农业型、生态保护型等多种美丽乡村建设模式。推动公共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力争到2021年,全市城镇化率超过60%,创建美丽乡村示范点40个以上。
完善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争取沪汉蓉高铁、武天高速等重大项目取得较大突破,推进汉江港区建设,加快货运铁路站场和物流通道建设,推进国道、省道和农村公路提档升级,全面完成荷沙线、大天线、汉宜公路改造升级。加快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实施汉江、汉北河、天门河、皂市河、沉湖、华严湖等流域综合治理,积极推进“一江三河”水系连通工程建设。加快公用事业发展,推进城乡供水供气一体化。实施汉江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工程,新建第三水厂,实现农村自来水全覆盖,彻底解决农村居民饮水不安全问题。
加强城市管理。深化城管体制改革,推进城管执法向城市社区和乡镇延伸。整合执法资源,由单一市容管理向综合执法转变。完善“数字城管”平台建设,推进城市网格化管理。
(四)倡绿色重环保,进一步美化生态环境。
发展绿色产业。推行清洁生产,加快对现有产业的生态化改造,强化资源高效综合利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广节能建筑,控制能源消费总量,降低能源消费强度,建设低碳城市。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推广水循环利用技术,节约利用水资源,建设节水型城市。
加强环境保护。加强环保宣传,开展环保实践活动,提升环保意识,营造良好环保氛围。严格执行环境准入,从源头上防止污染发生。深入实施“蓝天、碧水、净土”工程,保持空气综合质量居全省前列,实现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100%达标和乡镇污水处理厂全覆盖,土壤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加强减排项目建设与管理,严格落实减排奖惩机制,确保总量减排目标顺利达成。严格环保执法,对污染环境的行为坚决查处,绝不姑息。实施红线管理,加强生态保护与修复,让天门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
(五)保民生增福祉,进一步共享发展成果。
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按照“精准扶贫、不落一人”的要求,不断完善各项帮扶措施,着力推进扶贫项目实施到村、直扶到户。创新扶贫管理方式,建立动态化扶贫信息管理系统,强化财政扶贫投入保障机制,确保政府扶贫投入力度与脱贫攻坚任务相适应,支持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扶贫,确保2018年实现全市119个贫困村出列、7.85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积极实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完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健全再就业援助制度,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实施全民参保登记计划,稳步提高保障标准,完善社会保险运行机制,建立统一征缴制度,实现应保尽保。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大病医疗救助、特殊困难群体救助机制。鼓励企业和其他社会机构建设经营公共租赁住房,完善市场配置和政府保障相结合的住房制度,努力实现“居者有其屋”。
推动民生事业发展。深化医药卫生改革,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立完善的基本医疗卫生和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推进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达标升级,实现医疗服务重心下移和诊疗资源下沉。全面贯彻人口计划生育政策,倡导科学的生育文化,加大出生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力度,促进人口均衡发展。按照“学前教育抓公益促普惠,义务教育抓均衡强素质,高中教育抓改革提质量,职业教育抓特色壮规模,民办教育抓品牌重规范”的思路,稳步发展教育事业,建设名校,培育名师。实施高中进城“三年行动计划”,调整优化教育布局。大力发展文化和体育事业,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城乡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实施文艺精品创作工程,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体育健身活动。培育发展多层次的养老服务体系,推动老龄事业发展。完善防灾减灾机制,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全面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管理,实施“四个最严”监管,切实保障食品药品安全。
创新社会管理机制。深入开展“七五”普法,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打造阳光信访、责任信访和法治信访。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健全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完善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大监管执法力度。
(六)崇法治优服务,进一步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坚持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强化法治思维,践行法治理念,坚持“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完善依法行政制度体系,认真执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依法接受监督,支持政协充分发挥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认真落实政府法律顾问制度,严格按照法定程序进行决策。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规范行政权力运行,推进政务公开,强化依法行政考核评价和督促检查,将权力关进制度“笼子”。
坚持高效勤政,建设服务政府。创新公共服务提供方式,推进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加强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建设。逐步增加公益性岗位、公益性项目数量,促进公共产品、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强化政务服务中心职能,加快市、镇、村三级便民服务体系建设。整合办事流程,推行电子政务,推进网上咨询和网上业务办理,优化行政服务能力,实现公共信息资源共享。强化以人民为中心意识,出台的政策坚决执行,作出的部署坚决落实,公开的承诺坚决兑现,杜绝“新官不理旧事”,不断提高行政效能。完善绩效评价体系,严格绩效管理考核,整治“庸、懒、散、软、拖”,提升办事效率。
坚持从严治政,建设廉洁政府。落实党风廉洁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认真履行“一岗双责”,做到管资金必须管政策,管项目必须管队伍,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确保资金安全、项目安全、干部安全,提升政府公信力。始终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深入推进作风建设,努力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
三、2017年重点工作
今年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外贸出口总额增长15%,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和8.5%,全面完成省布节能减排任务,安全生产各项指标均控制在省布范围之内。
今年我们将重点抓好八项工作:
(一)强力推进项目建设。
大力招商引资。强化招商责任,加强招商平台建设,抓好异地商会的组建和运行工作。拓展招商模式,开展互联网+招商、精细化招商、专业化招商和重资产招商。突出招商重点,围绕产业升级招大引强,围绕集群发展补链强链,突出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等重要区域开展点对点招商。力争年内新签协议项目150个,落户项目80个,实际到位资金150亿元。
加快项目建设。紧盯国家和省级产业政策导向,扎实做好项目前期工作,积极争取各类项目和资金。强化项目落地服务,协调解决项目推进中的矛盾和问题,确保项目早落地、早建设、早达效。推进润驰环保、国电投天然气能源、智勇电流等项目落地开工,加快威马汽车后产业园、芳迪环保、浩凯涂层等项目建设,实现天线宝宝、宇电锂电池、塔木德车库、莎丽卫浴等项目投产达效。
加强要素保障。强化资本要素保障,推动企业发债融资工作,引导社会资本向实体经济聚集。深化银企对接,确保对接资金不低于130亿元。强化土地要素保障,有效盘活存量土地,实现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及时对接企业用工需求,确保企业用工充足。强化水电气等资源有效配置。
(二)努力壮大工业经济实力。
支持企业通过技改扩规、兼并重组做大做强。继续实施“5·30行动计划”,支持稳健医疗、天瑞电子、天源木业等30家企业实施技改扩规,推进天门泵业、泰尔生物、永康油脂等企业兼并重组。力争年内新增100家小微企业、30家规上企业,税收过千万元工业企业达到10家以上。
支持企业实施科技创新。发挥科技专项资金作用,支持企业开展自主创新,加大新产品、新技术研发力度。积极探索“政、产、学、研、用”合作新模式,支持益泰药业、天门纺机、申安照明等企业与科研院所共建研发平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鼓励企业实施工艺革新、技术攻坚。不断创新科技金融产品,积极创建国家级科技金融试点城市。创新科技人才与产业联动机制,引导人才和企业守正创新,实施“天门工匠”培育计划,彰显“工匠”精神。
支持企业进入多层次资本市场。鼓励并指导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推进上市后备企业资源库建设,开展上市后备企业辅导培训,加大对企业上市的政策支持,力争年内新增“新三板”挂牌企业3家,在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挂牌企业10家。
支持工业园区建设。优化园区产业布局,建设“园中园”,引导产业集聚发展。破解园区征地拆迁难题,推行“净地”、“熟地”出让。加大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力争新建标准厂房5万平方米。
(三)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大力发展高效特色农业。着力打造富硒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建设江汉平原富硒产业园。建设农产品产业基地,着力打造粮食作物高产区、品牌蔬菜产业区、优质肉牛养殖带、名特优水产片。实施“一镇一品”战略,扶持张港花椰菜、多宝蔬菜、蒋场菊花、黄潭树莓、沉湖莲藕等特色农产品发展。
延长农业产业链条。以园区建设为平台,以重点企业为依托,深入实施“四个一批”工程,鼓励景天集团、庄品健集团、红日子、鑫天农业等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发展,打造农产品加工产业链条。支持天海龙集团培育休闲、养生等农业新型业态,创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样板。
培育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增强“华丰模式”发展后劲,推进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和专业合作社提档升级。支持宇兆农业积极探索土地托管等服务新模式,开拓发展新空间。大力培育职业农民和职业经纪人,优化农业生产劳动力要素结构。
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建成22.6万亩高标准农田,提升耕地质量,确保粮食安全。抢抓灾后恢复重建机遇,加快实施汉北河流域综合整治、五七泵站扩建等重点水利项目,大力开展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实现大灾之后大建设大发展。
(四)提档升级服务业。
加快发展传统服务业。以天门工业园港区、江汉平原货运铁路天门东站建设为依托,加快建设区域性物流中心。以华西农商城为重点,着力打造江汉平原农产品交易中心市场。加快竟陵唐街建设,推进汇侨大道、北湖、世纪城三大城市新商业板块建设,推动后壕陆羽文化步行街、天门蒸菜美食文化街等特色商业街发展,鼓励君佳酒店、华泰饭店等大型酒店提档升级。加快南湖市场改造,改善城区农贸商贸市场环境。稳步发展房地产业,力争销售面积达到100万平方米。
大力培育新型业态。发挥产业基金的引导作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积极争取银行分支机构优化升格,着力引进新的金融主体落户天门,完善金融网格化服务体系。加快保险业发展,充分发挥政策性农业保险保障作用。培育电子商务市场主体,支持企业通过多种模式开展电子商务应用,鼓励服装、食品等快消品生产企业开设工厂店。加快发展茶文化产业,推进陆羽文化产业园建设。加快发展创意设计、网络文化、数字文化服务等新型业态。着力推进与民生紧密相关的医疗、养老、体育等“幸福产业”发展。
(五)统筹推进城乡建设管理。
加快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完成菏沙线竟陵至渔薪段、汉宜线香马冲至温岭段等一级公路升级改造,启动沿江公路、随岳高速黄潭连接线、鸿渐大桥等工程建设,建成等级公路56公里、通村公路300公里。续建天门工业园港区一期工程,启动岳口港区建设前期工作,完成公交总站、首末站和站台、站牌建设。实施小板艾台、黄潭窑台等城区入口整治工程,启动汇侨大道西延、西湖路北延、东江大道东延、杨家新沟改造等工程,升级改造陆羽大道西段、百花路、元春街等路段人行道,新建海绵城市功能区域4平方公里,推进北湖公园改造及北湖大道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完善城区道路沿线供水管网,加快老旧城区供水管网改造。加快推进“气化天门”行动,实现城区天然气全覆盖,完成岳口、渔薪、九真、蒋场、石家河5个乡镇天然气建设,启动皂岳线以东地区天然气管网工程。
加强城镇建设。鼓励岳口、皂市加快“四化”同步示范试点建设,积极创建省级“特色小镇”。推进岳口十丰庵、黄潭七屋岭、小板江台、竟陵祖师四个省级“美丽乡村”试点建设,新增10个市级“美丽乡村”试点。以华丰新社区为重点,推进农村社区建设。
提升管理水平。推行城市主干道深度保洁模式,提高机械化清扫保洁率,强化“两办一园”主体责任,加强小街小巷和居民小区环卫保洁,提升市容市貌。加大拆违控违力度,坚决遏制乱搭乱建行为,力争拆违控违3万平方米。建立城市管理互动式信息交流平台,促进城市管理更加精细、更加规范、更加智能。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实行城乡垃圾统筹治理全覆盖,改善村居生态环境。
(六)切实加强环境保护。
以积极整改中央第三环保督查组移交督办的问题为契机,明确责任,落实措施,严格标准,强化执法,切实加强和改进环保工作。
开展大气污染治理。中心城区禁止使用高污染燃料,开展机动车尾气和小餐饮油烟治理,加强城区建筑工地扬尘治理和渣土运输管理,强力推进秸秆禁烧及综合利用,不断提升空气质量。
着力改善水环境质量。禁止企业向河湖排放污水,严查偷排行为。全面推进河(湖)长制度,落实河湖水域治理责任,完成市域内湖泊勘界标识工作。设立天门河、汉北河沿线畜禽养殖禁养区,实施禁养区内养殖企业关停转迁。合理布局、全面启动乡镇污水处理厂建设,积极探索建立托管运营机制,确保达标运行。
深化“绿满天门”行动。推进工程造林、通道绿化和农田林网建设,抓好损毁林木恢复重建,广泛开展“四旁”植树和门户绿化,完成植树造林3万亩。推进张家湖国家湿地公园建设,启动“省级森林城市”创建工作。
(七)全面深化各项改革。
推进简政放权。深入推进“放、管、服”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公开权力清单、责任清单。推进审批流程标准化建设,按照“整合流程、并联审批、容缺审查、信息共享、限时办结”的要求,完善并联审批机制。加快电子政务建设,提高行政审批效率。加强行政审批事中事后监管,健全“双随机一公开”制度。完成工商、质监管理体制改革。
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全面贯彻落实新预算法,强化财政监管职能,加强审计监督,提高财政管理法治化、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水平。加大财政资金统筹使用力度,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公共产品供给质量和效率,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按照财权、事权匹配的原则,调整优化市乡财政体制。加强“营改增”政策研究,强化税收征管,实施社会综合治税,推行国地税联合办税,提升“一站式”服务水平。
深化农村体制机制改革。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保障优势农产品安全供给,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深入开展农村“双创”,推动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互促共进。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探索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模式,实现农村集体综合产权在武汉城市圈联网交易。继续开展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机制示范试点,健全村级公共服务体系。完成国有林场改革工作。
(八)着力提升民生保障水平。
坚决完成扶贫脱贫任务。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参与、市场带动和社会帮扶“四位一体”扶贫思路,拓展“1+N”扶贫模式,健全扶贫动态管理机制,加快“五个一批”脱贫步伐,确保年内40个贫困村出列、23781名贫困人口脱贫。
加强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坚持就业优先、创业带动,建设农民工返乡创业试点基地,支持农民工、大学生等人员返乡创业,提高创业就业质效,实现新增就业9000人,培育个体创业600人。加大社会保障力度,着力推进“全民参保计划”,实现由制度全覆盖到法定人员全覆盖。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完成机关事业单位社会保险制度改革,落实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先保后征政策。
大力发展社会事业。推进“健康天门”建设,倡导健康理念,培育健康产业。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加快市一医院门急诊大楼、市中医院门急诊大楼及医养大楼、市妇幼保健院新区建设。大力开展“群众满意乡镇卫生院”、“四化”卫生院和“五化”村卫生室创建活动。积极推进社会化办医,推行医养结合。落实二孩政策,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严格控制政策外多孩生育。全面提升学前教育普及水平,创建“湖北省学前教育示范市”,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施高中教育布局调整,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大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升教师队伍素质。加快农村文体广场建设,广泛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加快石家河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全面完成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积极创建湖北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完成民政事业园、残疾人康复中心建设,推进殡葬改革。落实移民后扶政策,保障移民安居乐业。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深化“平安天门”建设,始终保持对违法犯罪活动的严打高压态势,坚决防范和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强化安全意识,落实安全岗位职责,深入排查并及时消除各类隐患,确保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安全。大力推进网格化服务和管理,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有效预防、化解社会矛盾。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及时解决群众合理诉求,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群众需求就是发展契机”。围绕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市政府承诺,今年继续办好一批惠民实事。
各位代表!拼搏正当其时,圆梦恰逢其势。天门正处在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的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和支持下,团结一心,开拓进取,奋力谱写伟大“中国梦”的天门华章!(信息来源 天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