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组织建设年开展以来,各级坚持权力下放、资源下沉、重心下移,真心实意重视基层,真金白银投入基层,精兵强将充实基层,加大财政投入力度,落实基层干部报酬待遇,加强活动场所建设,保证基层党组织工作有力量、办事有经费、活动有阵地,为基层党建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据统计,各地基层党建经费投入比上年增加1.59倍,新建、扩建活动场所11.1万个。
强化经费保障
各地坚持财政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的原则,进一步加大经费投入力度,着力构建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与财政收入增长相协调的基层党建工作投入保障机制。
财政支持。各地普遍将基层党建经费纳入地方各级财政预算,推进经费保障制度化。天津建立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机制,市财政为每村提供转移支付8万元,区县、乡镇按比例配套,确保每村每年运转经费达到16万元-20万元。黑龙江按照党员年人均200元的标准将农村、社区党组织工作活动经费纳入市(地)、县(市、区)财政预算;按党员人均20元的标准,将党员教育培训经费纳入各级地方财政预算。新疆围绕基层组织工作有力量、办事有经费、活动有阵地,基层干部生活有保障、政治有地位、精神有动力的“六有”目标,将集体经济薄弱村运转经费补助标准提高到5万元,村干部年人均报酬提高1000元,农村“四老”人员月生活补助提高50元。四川成都市、广西南宁市、黑龙江哈尔滨市等市财政为每个社区安排至少20万元经费,由社区自主安排用于为辖区居民办实事。
党费拨返。山西从省管党费中下拨2000万元,为每个村和社区补助600元,用于培训“两委”主职干部。广东实施“党内关爱、党员创业、党建创新”工程,下拨6000多万元党费,为22.7万多名生活困难党员发放生活补贴和“党内关爱药箱”。广西从区管党费中划拨1200万元专项经费,自治区财政配套1200万元,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基层,助推整改落实、晋位升级工作。湖南拿出省管党费本级留存的10%、省财政每年配套300万元,建立党员关怀帮扶专项基金,使党内关怀从临时性救助向制度化安排转变。
整合资源。江苏、浙江、湖南、云南、安徽、湖北、内蒙古等地规定非公企业党组织活动经费按职工年度工资总额3-8‰的比例在企业管理费中税前列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采取财政投入、争取项目、党费补充和自筹自建等多种方法,为每个连队落实运转经费10万元。江苏苏州市采取发动党员出资人和党员捐助与市管党费配套相结合的方式,建立了200万元的非公企业党建发展基金。一些非公企业将党建工作经费写入公司章程,对党建工作经费实行实报实销,对党建工作重大事项进行专项支持。
强化待遇保障
各地认真落实“一定三有”、“三有一化”等政策措施,注重从制度机制上保障农村、社区、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务工作者的经济待遇,不断拓宽他们的发展空间,充分调动他们干事创业、服务群众的积极性。
保证合理经济待遇。全国96.7%的县市区按照不低于当地劳动力平均收入水平确定村党支部书记基本报酬,81.8%的社区按照城镇居民年平均收入水平确定书记报酬。青海制定财政支持基层组织建设的实施意见,村干部待遇按基本报酬不低于本地区上年度农村劳动力平均收入水平、绩效报酬不低于基本报酬10%的标准发放,社区工作人员每月报酬不低于当地上年度月最低工资标准的1.5倍。广东按每人每月2000元的标准为“两新”组织全职党组织书记发放津贴。重庆江北区将村(社区)书记、主任工作报酬提高到月均不低于1600元、2400元,社区、村下属支部书记和“两新”组织党组织书记工作补贴提高到每人每月100元。云南德钦县把村民小组党支部书记(小组长)、副书记(副小组长)工作补贴分别提高到1200元和600元。
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全国92.1%的涉农县市区建立了村党支部书记正常离任生活补助制度,85.7%的涉农县市区为现任村党支部书记办理了养老保险。江苏提高离任村干部生活补贴最低标准,每人每月增加100元,担任村党支部书记20年以上的每月最低可享受300元生活补贴。湖南各级财政安排20亿元为基层组织办实事解难题,村级组织运转经费年均提高1万元,全面推行村党组织书记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湖北潜江市投入200万元,用于村副职干部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实现村主职、副职和正常退职干部基本保障全覆盖。广西南宁市青秀区建立村(社区)工作人员报酬增长机制,按岗位补贴和实绩奖励的10%,为城区518名社区“两委”班子成员缴纳住房公积金。
拓宽个人发展空间。各地坚持重视基层的用人导向,让基层干部干好有发展、工作有干劲。黑龙江牡丹江市选拔71名优秀村党组织书记任县(市、区)人大、政协常委或乡(镇)党政副职,在优秀村、社区干部中公开招录38名乡镇、街道公务员。湖南常德市从优秀村干部中招考65名公务员,从优秀村党组织书记、乡镇站办所主要负责人和大学生村官中选拔53人进入乡镇领导班子。河北石家庄市有200名社区工作者当选区级以上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90人进入各级机关工作,21人提拔到副科级以上领导岗位。
强化阵地保障
各地整合资源、加大投入,积极推进基层组织活动场所规范化建设,全国农村实现了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全覆盖,61.7%的社区办公活动用房面积达到200平方米以上。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相对集中的地方建立区域性党群活动中心,基层党组织工作环境和条件明显改善。
加大投入力度。安徽安排1000万元财政专项资金和500万元省管党费补助,帮助皖北地区完成200个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改扩建任务。福建完成100个社区综合服务站建设任务,并规划建设50个区域性、综合性、开放性的党群活动中心。重庆投入7.4亿元,建成村级公共服务中心8605个、社区“红岩家园”党员服务中心2308个、党员现代远程教育站点10405个。吉林延边州按照“村村有阵地、阵地飘国旗、旗下有群众”的要求,开展“红边疆新农村”建设活动,投入资金近1亿元,新建、修缮村级组织活动场所1049个。山西太原市计划利用三年时间,由市县两级财政共同投入5亿元,实现社区办公场所300平方米标准全覆盖目标。
推进规范化建设。辽宁沈阳市开展“三建三送”,向非公有企业党组织“建一个党组织活动场所、建一个党建宣传专栏、建一套党建工作制度、送一块党组织牌匾、送一面党旗、送一套党建图书”,帮助非公企业党组织加强规范化建设。湖北武汉市坚持规划先行,采取“清理、共建、调剂、置换、购置、新建、整合”等方法,市、区财政共整合资金13亿元,对全市3074个社区(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全面改造升级。宁夏吴忠市着力解决部分社区长期租赁、借用办公用房和活动场所的问题,90%以上的社区党员活动阵地实现了“面积适用、标识统一、设施齐全、制度健全、功能完善”的规范化建设目标。四川简阳市着力构建规范科学的服务体系,建立市、乡、村(社区)、组四级党务(政务)服务中心、便民服务中心、群众综合服务点和便民联系点3100个。
提升使用效益。山东青岛市市南区推动建设集管理、医疗、文化为一体的开放式社区中心48个,全区社区用房面积平均达到1100平方米。浙江宁波市在城市核心商贸区建成2700平方米的公共服务中心,为区域内1300多家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提供党员志愿服务、党员教育培训等“一站式”服务。天津宝坻区积极推动村级组织活动场所“一室多用”,普遍实现了干部办公、村民议事、党员活动、群众娱乐、便民服务五大功能。云南楚雄州实施“阵地延伸”工程,加强对307个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和4500个村民小组党支部活动室的管理,健全管理制度,提高使用效益,推动基层党组织活动规范化、经常化。(来源 中国组织人事报 特约记者 仲组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