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清理“三资”为抓手促脱贫攻坚 |
吴庆华 |
严格规范农村“三资”管理,大力推进村务公开,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是促进脱贫攻坚的一条重要路径。
狠抓强基固本,健全体系“压担子”
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既是村集体经济“活之始”,如果管理不好,也会成为“乱之源”。我们把“三资”清理作为抓好基层党建的重要突破口,自觉从政治的高度进行把握,建立健全工作体系,推动工作落地见效。一是管理链条化。层层压紧压实责任链条。市级成立农村集体“三资”清理工作领导小组,市委组织部牵头,纪委、农办、财政、公安、法院、国土、审计、农业、林业、水利、经管等单位参与,认真履行统筹指导、协调督办之责。乡镇(街道)成立相应领导机构,负责“三资”清理工作的组织、协调及日常工作。村级成立“三资”管理工作小组,明确专人具体负责。二是制度规范化。出台《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实施细则》《关于违反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责任追究办法》,进一步规范管理,严肃责任。制定《全市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专项清理整治实施方案》,分类实施、分步推进,确保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三是队伍专业化。统一实施委托代理服务,将村级资金、资产、资源移交乡镇集体“三资”监管代理服务中心代管,让专业人做专业事。每镇按村级规模配备代理会计,分设会计、出纳,实现专班专人、专岗专责。
聚焦清产核资,以点带面“盘家底”
通过试点开展农村集体“三资”清理,摸底数、明权属、建台账,把村集体流散的资产、资金、资源拢起来、收回来。一是深入核查清财产。按照“宣传发动、开展自查、入户走访、实地勘测、造册登记、清理核实、张榜公示、村民确认、结果上报”的工作步骤,核实村级资产,对债权债务核实核算、登记造册,应清尽清、应收尽收,真正让群众明白、干部清白。二是拉网排查清资源。选择九真镇开展“解剖麻雀式”调研,查找“三资”监管存在的突出问题,对农户开占的荒坡地、多占的田边地、宅基地周边扩占的机动地、闲置的路边地进行清理排查,以账查物、以物对账,清理出的所有资源一律纳入“三资”管理平台,防止集体资金、资产、资源流失。三是分类甄别清合同。各村聘请法律顾问,对以往不公开、不透明甚至暗箱操作的口头合同、不公平合同,依法分类处置,依理协商重签合同;对合同不规范、价格不合理违规处置的集体资产资源,依法收回或重新核价、签订合同,实现集体资产、资源保值增值。
突出阳光用权,严管真查“立规矩”
完善常态化管理机制,把规矩立起来、严起来。一是细化管理标准,“一把尺子量到底”。近期召开全市“三资”清理工作现场会,以会代训推广试点经验。对村集体所有的土地、林木、园地、荒地、荒山、荒坡、滩涂、水面等资源,统一建立“三资”管理台账,统一制定“三资”管理制度,统一规划“三资”增值方案,统一公开“三资”处置程序,统一明确“三资”开发收益。坚持村组资源的所有权、使用权和收益权不变,实行民主理财,把“整合集体资源,集约规模经营;盘活存量资产,提升经济效益;规范使用资金,推进民主管理”的要求落实到各个环节。二是推进村务公开,让权力在阳光化运行。坚持集体民主决策,落实“四议两公开”,推广农村集体资产、资源承包租赁“六步工作法”:第一步,村委会拟定集体资产有偿使用方案;第二步,村委会与村民代表商讨完善方案;第三步,村民代表大会投票表决方案;第四步,采取公开招标方式,对集体资产进行发包租赁;第五步,所有承包或租赁合同由村法人代表、村民代表签字并加盖公章;第六步,村务公开监督小组将资产发包租赁情况向全村公布。三是从严监管惩处,形成长效震慑。让干部群众受警醒、明底线、知敬畏,主动遵规守矩。(信息来源:湖北日报2017.11.05 07版 论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