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注定是一场让张港大地涅盘重生的苦难。百年罕见的特大洪涝灾害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席卷张港十几个村,全镇12000人被洪水围困,400多户民房进水,农田、道路、沟渠、塘堰全部被淹,受灾农田面积达到9.5万亩,绝收4.2万亩,水毁鱼池200多亩、畜禽养殖场30多家,淹死猪、牛、羊等畜禽300多头,冲毁涵闸、沟渠水利设施15处,冲毁道路18公里,倒塌房屋12间。危急关头,在张港镇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全镇党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挺起胸膛、甩开臂膀、走在前头,把灾区当战场、把灾民当亲人、把灾情当命令,让鲜红的党旗高高飘扬在抗洪救灾的最前线,谱写了一曲战天斗地、不怕牺牲、一心为民、决战决胜的英雄凯歌。
指挥靠前,一名领导干部就是一根标杆
灾情就是命令,灾区就是战场。灾情发生后,镇党委挺身而出,靠前指挥,带领全镇干部群众奋力抗洪救灾,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迅速深入抗洪救灾最前线,想尽一切办法,克服一切困难,发动一切力量,充分发挥了主心骨和先锋模范作用。
群众在受苦,责任在召唤。杨圣平带领党委一班人,不等不靠,不望不要,动员组织全镇力量,主动投入抗灾救灾战斗。21日晚上,镇防汛抗灾指挥部就采购1500多个火烧粑,500件桶装纯净水,8箱蜡烛,紧急送到几个重灾村群众手中。为了确保灾情实,研判准、责任实、措施细,杨圣平要求每天早上6:30召开全体参战人员早餐会,边吃早餐边安排和调整抗灾救灾工作;每天晚上10:00召开各专班负责人会议,总结当天工作,反映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提出下一步工作任务和要求。全镇参战基层干部120余人中午一律在抗灾现场吃盒饭,就地战斗。经过九天九夜的连续作战,灾区灾民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抗灾救灾措施扎实有效,灾区社会稳定有序,生产自救全面展开,实现了“三个没有”的目标,即没有一个灾民到市镇上访,没有一个村到市镇上访,没有出现一例负面舆情。
哪里灾情最重,哪里就是前线指挥所。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镇防汛抗灾指挥部指挥长叶中学思路清晰、决策果断、身先士卒、爱民忧民。东风支渠出现险情,他第一个赶到现场指挥;进出重灾区的村组道路全部中断,他率先涉水进村入户查灾情;一名尿毒症患者需要及时转移出来,他亲自带队进村转移病人;救灾物资来了,他抡起胳膊就带头搬运。在抗洪救灾的日日夜夜里,他头顶烈日、脚踏洪水,没有叹一口气,没有松一下劲,没有骂一句娘。他总是和人民群众、部队官兵站在一起,坚持把人民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坚持把群众的冷暖需求放在第一位,坚持把责任和使命担当放在第一位,坚持把抗灾自救重建家园放在第一位,坚持把维护稳定放在第一位,筑起了一道军民同心站洪魔,不夺胜利不休兵的钢铁长城。参加抗洪救灾的湖北陆军预备役高炮师官兵送来锦旗——“坚强的党委,为民的政府”,热情讴歌了我镇不等不靠,上下一心,合力夺取抗洪救灾全面胜利的英雄壮举。广大灾民说,只要我们把秋栗种下去,年底有粮食吃,我们绝不找政府麻烦,绝不给政府添乱。
镇党委副书记、政协主任陈振一对重灾区村组情况熟,和很多灾民都是好朋友。在抗灾救灾的200多个小时里,渴了,他顾不上喝一口水;累了,顾不上歇一下脚;困了,顾不上打一个盹;饿了,顾不上啃一个馍。由于过度劳累,他2次中暑,但他始终坚持在抗洪救灾一线,始终没有离开他日夜牵挂的灾区群众。
堡垒置前,一个党组织就是一道堤坝
看着疯狂上涨的洪水,住在南干河边的高明村党支部书记习勇坐不住了。此时,两个活泼可爱的孙子正在家过暑假。“不行,得赶快把孩子送走。”为了不影响抗洪救灾,趁雨稍停,习勇就让在武汉工作的儿子把两个孙子接走了。21日,洪水根本没有停下来的迹象,高明三组已成为孤岛,完全与外界失去联系,而上级的救灾物资还没有来。“保命是最重要的!”危难时刻,年近60岁的习勇和村党支部副书记孙大平想在群众前面、干在群众前面、冲在群众前面,组织调集了40袋大米,200斤面条和20桶食用油,借来一艘皮划艇,淌着齐胸深的洪水,从早上10点一直运送到下午5点,终于为被洪水围困的42户灾民送进去了救命物资。在抗洪救灾的日日夜夜,他用一个共产党员的责任和担当,抢送救灾物资,转移安置群众,为解放军官兵带路,协助冲锋舟过险滩危桥,了解群众的受灾情况,稳定群众情绪,宣传抗洪救灾知识……嗓子哑了,他还在不停的比划着;额头起泡了,他还在烈日下匆匆奔跑着;全身湿透了,他还在洪水中艰难前行着。
连日的暴雨,让通往诸通口村的主要道路全部中断,仅2组就有39户群众家中全部进水。“绝不能让群众没水喝,没粮吃”,诸通口村党支部书记陈忠于看着眼里,急在心里。21日,300多件桶装水来了,但近
洪水来了,可瓦屋台村党支部书记余应坊这个“病人”却急了。原来,为了给受灾群众送肥料,他刚摔伤了,全身软组织多处擦伤,小腿处烫伤,最近在家休养。灾情就是命令,余应坊简单包扎处理了一下伤口,就投入到抗灾救灾中。一遍遍水里来浪里去,一次次访千家问万户,一句句暖人心稳情绪,这个刚强的汉子硬是不吭一声,不叫苦,不叫累,把鲜红的党旗插在抗洪救灾的阵地上,也融进了老百姓的心坎里。
冲锋在前,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
26日,正在抢运救灾物资的高明村党支部副书记刘大平面色凝重,眼框有点红,不知是泪水、汗水、还是洪水模糊了双眼。原来,他刚接到姑妈去世的消息。但他没有去送姑妈,也不能去送姑妈,他把对亲人的哀思与愧疚化为抗灾救灾的决心、信心和勇气,肩上扛的物资更多更重了,前进的步伐更加稳重坚定了。
老党员陈辉玉年近8旬,“只要我能动,就要为抗灾出点力!”在徐桥村东风支渠险情处置点,老人紧握铁锹,一锹锹,一铲铲,准确稳健,装填了200多袋沙土。
“群众与外面的亲人联系不上,还不急死人啊!”诸通口村党支部副书记陈碧涛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他每天坚持用自家的汽油发电机发电4个多小时,一家家上门,用塑料袋把大家的手机包裹好,然后免费集中给手机充电,共为800多部手机充电,为群众与在外的亲人搭起了联心桥。同时,他家地势较高,比较宽敞,义务安置了附近灾民4人。
21日晚上8点15分,东风支渠增加村一组段面发生险情。“大家不要慌,自带铁锹,编织袋,从南北两侧同时作业,堵住管涌。”狭长的堤面上,增加村党支部书记张海平一边大声指挥着,一边拽起一个装满的沙袋抡上肩膀。50多名党员,干部和群众齐心协力,经过2个多小时的鏖战,成功处置了险情,保住了近万亩良田。在抢险大军中,老党员汪世兰、胡志鹄来了,刚刚回家探亲的年轻党员刘强超、习家学来了,建党积极分子杨森来了,村干部李上海、胡平安来了。邻近的蒋场镇关河村群众王汉洲说,“增加村的党员群众真齐心!”
老党员、农办主任谢茂春明年就要退休了,“就是退了,我也要来,何况我还跑得动!”额头被烈日灼伤了,起血泡,流脓水,但他没有退缩;胳膊、大腿晒脱皮了,但他没有退缩;声音嘶哑了,但他没有退缩。子弟兵不熟悉水路,他是领航员;救灾物资到了,他是搬运工;转移安置灾民,他是运输员;稳定群众情绪,他是宣传员;讲解防疫知识,他是卫生员;组织生产自救,他是农技员。哪里有灾民,哪里就有他忙碌的身影。
“请把我安排到灾情最重,距离最远的地方去”,老党员、监察室主任曹天举主动请缨。他不顾58岁的高龄,在重灾村瓦屋台村连续奋战了九天九夜,共运送物资5吨,转移安置群众58人,其中病人7人,孕妇 2人,保障了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老党员、人大秘书龚则忠和人武部副部长刘云鹏都是退伍军人,具有丰富的抗洪救灾经验。“是党员就要带头干;是军人就要带头冲!”他们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在抗洪救灾中,老干部也要有所作为”,老党员,休干党总支书记、退休干部郭爱国主动向镇指挥部请示任务,要求参战,当起了一个通讯员和值班员。前线的生活保障到位没有?市里调拨的救灾物资收发妥当没有?官兵的身体状况如何?灾区还有哪些困难和需要?安置点的基本生活保障如何?一切的一切都牵动着这位老人的心。
还有身先士卒,不顾危险勇救涉水群众的派出所所长张德芳;甘当水陆向导的“拼命三郎”——水管站党支部书记、站长杨清龙;冲锋在防疫一线的镇卫生院党支部书记、院长杨磊;护佑着600多户、3000余人的蒲潭村党支部书记严太平。还有成百上千的共产党员,是他们在这场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涝灾害面前,手挽手,不退缩;抗洪灾,保家园;为人民,勇担当,彰显了共产党员干净忠诚担当的政治品格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使命,让鲜红的党旗在灾区上空高高飘扬!(信息来源 张港镇党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