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吴国安到蒋湖村任第一书记。尽管在党校任职理论教员30余年,但对于这一角色转换,吴国安却充满信心。
吴国安多年承担党校综治信访工作,有矛盾调解经验,长期在党校执教,熟悉农村政策法规,多次参加扶贫等基层工作,积累了一定的基层工作经验。
上任伊始,吴国安走访调查得知,村里最迫切需要解决的有三个问题:路桥改造、排灌设施整修、沟渠污染治理。 “这些项目不仅需要资金,还需要村民支持,不是一时半会就能解决的。”他说。吴国安将突破口放在了先为群众解决小事上。进村第一天,他就把自己的电话号码张贴在了村、组公示栏上,公之于众。
当日,村民老郑就为自家宅基地的事找上门来。
原来,老郑的邻居在30年前占用了他家的宅基地。吴国安与老郑交谈,得知老郑找村委会并不是想改变宅基地现状和获得补偿,只是想要一个说法。吴国安当即请双方坐到一起,心平气和地摆情况,说道理,最后,双方各让一步,两家重归于好。也因为此事,吴国安和老郑成为了朋友。
这为吴国安在该村开展工作铺平了道路。蒋湖村9组村民郑银州说,虽是小事情,吴书记却当作大事来办,这样的书记让我们“靠得拢”、可信赖。
任职三年,吴国安几乎来者不拒,不管是家长里短还是邻里纠纷,都尽心尽力帮群众解决。他说:“不管大事小事,群众相信你,才会来找你。只有多联系群众,了解他们的诉求,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具体问题,才能赢得他们的认可和支持。”
虽然处理的都是一些家长里短,但对于关乎村级发展的大事,吴国安一点也不马虎。
上任之初,吴国安就了解到:路桥损毁、排灌设施老旧、沟渠污染是阻碍村级发展的“三座大山”。他并没有大包大揽,而是由急到缓,一件件解决。
最迫切的是蒋湖大桥的改造问题。该桥修建于上世纪70年代,如今桥体炸裂,桥栏损毁,桥面凹凸不平,过往车辆行人都是提心吊胆。
维修,首要面对的就是资金问题,村里没有积累,没有资金来源,只能争取政策支持,同时向外“化缘”。
吴国安和村委班子到市里跑项目,跑资金,在他的软磨硬缠之下,发改委、财政局、土管局等部门挤出30多万元,用于蒋湖大桥重建工作。
2013年春节,当崭新的蒋湖大桥呈现在村民面前时,村民们欢呼雀跃。正是因为这座桥,架起了村干部和村民之间的“连心桥”。
在之后的两年里,吴国安一步一个脚印,先后为该村修通了通组路,改善了排灌设施,督促村里的养殖场新建治污设施,解决污水直排等问题,为村级发展和村民致富提供了有效保障。(信息来源 天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