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NEXT
        PREV
        学习天地
        首页 当前位置:天门组工网 >> 学习天地
        杭州滨江区探索推行流动党员“五步安家法”
        发布时间:2014/11/4 点击数:
            近年来,为有效管理服务流动党员,促进流动党员作用发挥,浙江杭州滨江区在全区探索推行以“建家、守家、恋家、兴家、持家”为主要步骤的“五步安家法”,推动全区流动党员组织安家、生活安家、事业安家。

        搭组织,为流动党员“建家”

          该区通过主动上门找、发动老乡找、张贴告示找等方式摸清人员底数,全面登记流动党员信息,比对、梳理流动党员身份,摸清全区流动党员的底数及分布情况。完善组织覆盖,在各街道成立流动人员党委,各社区以单独组建或区域联建的方式成立流动人员党(总)支部,确保全区流动党员组织网络全覆盖。创新组织设置,打破传统的党组织设置模式,根据各社区流动党员的数量、分布、籍贯、行业等实际情况,以同籍、同住、同业为原则科学划分党小组,为实现流动党员的精细化管理打好基础。

        严管理,使流动党员“守家”

          该区建立流动党员动态管理机制,各街道、社区建立流动党员电子信息库,与公安流动人口管理部门建立信息互通互享机制,确保动态掌握流动党员的人员变更情况。实行网格管理,根据各街道、社区流动人员党组织和党小组的设置情况科学划分网格,分别物色1名流动党员骨干担任社区流动人员党组织副书记,各1名流动党员担任下设党小组组长,具体负责网格内流动党员的日常管理工作。实行积分管理,采用量化积分、公示上墙、先进评比等方式,对流动党员实行积分考核,及时向流出地党组织通报流动党员相关情况,并将流动党员服务积分与享受租房优惠等服务联系起来,激励流动党员参与活动的热情。

        优服务,让流动党员“恋家”

          该区推出流动党员教育培训、生活咨询、工作介绍等10项基础服务,拓展流动党员子女就学、异地就医、家庭租房等深度服务,满足流动党员日常工作、生活的基本需求。充分整合各街道、社区党员服务中心(站)“两厅三区”的阵地资源,开展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服务;利用现代科技手段,通过创建QQ群、微信群、短信群,开通官方微博、24小时咨询电话,创建“流动党员之家”网站等方式,丰富网上网下服务阵地。推行“驿站式”服务,流动党员到流动党员服务中心(站)办理服务范围内的任何事项,均可享受“专人受理”、“专人跟进”、“限时反馈”的一站式服务。

        促事业,助流动党员“兴家”

          该区加强就业服务,开展“送课、送学”活动,通过专家讲座、经验介绍和远程教育等方式免费举办烹饪、机修等各类职业技能培训,提高流动党员就业竞争力;整合辖区招聘资源,建立用工资源库,及时为有就业需求的流动党员提供就业信息。深入推进“双培养”活动,吸纳流动党员中的优秀骨干进入街道流动人员党委班子,享受与公安流动人口专职协管员同等薪资待遇;在社区流动人员党组织担任副书记的流动党员,以流动人口兼职协管员的名义,由区流动人口管理办公室适当提供薪资待遇。

        强机制,促流动党员“持家”

          该区各街道建立了流动党员结对管理流动人口制度,将流动党员分散编入“片组户联系”网格,有效利用网格内的综合资源优势为结对流动人员提供服务。开展流动党员“服务之星”、“最美志愿者”、“个体示范岗”等评先评优活动;统筹考虑流动党员社会职务安排,鼓励在外地驻区商会、同乡会等非正式组织中发挥作用;在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中给予流动党员适当名额,使他们能够反映流动人员的诉求,参与区域内重大事项的决策和监督。借鉴在职党员进社区的相关做法,建立服务卡,对流动党员参加社区服务提出量化要求;组建便民服务、信息宣传、综治维稳等各类功能党小组和志愿服务队伍。(信息来源 中国组织人事报 滨组轩)


        党政机关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