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NEXT
        PREV
        学习天地
        首页 当前位置:天门组工网 >> 学习天地
        人民日报评论员:巩固成果,防止短期效应
        发布时间:2014/7/17 点击数:
            搞活动有时间表,改作风没有完成时。第二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已经进入后半程,怎样才能避免短期效应、防止“四风”反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以刚性的制度规定和严格的制度执行,确保改进作风规范化、常态化、长效化”,这为持之以恒改作风指明了方向。

          作风方面的积弊顽疾,归根结底要靠制度来祛除。无论是中央出台的《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等规章制度,还是各部门各地区针对实际问题发出的各项禁令,都是在努力塑造制度权威、打造制度之笼。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党风政风为之一新,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制度面前说一不二、纪律所向利剑高悬,释放出从严治党的正能量。

          政贵有恒、治须有常。我们常说,作风问题具有反复性、顽固性,就以眼下而论,“四风”现象依然不同程度存在,一些地方和领域老问题改头换面还在出现,新问题又接二连三暴露出来。这一切都警醒我们,改作风还得在抓常、抓细、抓长上下功夫。教育实践活动以来,各地区各部门在改进作风上真抓实干,创造了不少经验。好经验不仅要发扬,成熟的还要上升为制度。只有进一步用制度把改作风的成效固定下来,才能从根本上防止“四风”问题卷土重来。

          科学的制度,必然要于法周延,于事简便。于法周延,要求制度设计体现法治思维,在各方面考虑周全,减少制度盲点,堵上制度空子;于事简便,要求制度修订体现改革精神,反对为制度而制度,实施起来有靶点,操作起来不繁琐,做到便于遵循、便于执行、便于落实、便于检查。如果制度建设不科学,程序模糊、要求笼统、责任不明,就只会贴在墙上、喊在嘴里,无法落实到改进作风的实践中去。

          形成系统完备的制度体系,还必须把中央要求、群众期盼、实际需要、新鲜经验结合起来,保证各项制度间的相互衔接、相互贯通。否则,各项制度各说各话,甚至相互打架,基层就会莫衷一是、无所适从;老章程新规定不协同、不配套,执行起来就会彼此掣肘、互为梗阻。制度系统化,管得住现在、跟得上发展、经得起检验,才能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将“四风”排出党的肌体外。

          制度的效用,最终体现在不折不扣的执行。整治“四风”,制度面前不能当“好人”,规矩面前不能搞“变通”。要让制度约束落实在权力运行的每个环节,必须加强制度执行情况的督促检查,严格责任追究,让制度成为带电的高压线,让纪律成为不可逾越的红线。

          改作风,怕的是虎头蛇尾,难的是善始善终,要的是久久为功。以制度建设为核心,以强化监督为重点,将从严治党、改进作风的要求落到实处,我们就一定能根除顽瘴痼疾,把我们党建设成作风严谨、组织严密、制度严格、纪律严明的执政党。


        党政机关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