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国科学院院士、化学激光奠基人张存浩,中国科学院院士、核事业开拓者程开甲分别荣获“201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在他们的身上,都有一种“安、专、迷”精神,真正做到把精力用在“刀刃”上。
张存浩一生报国,潜心科研。“有次回家时,竟然把孩子的名字都忘了。”如此专注,难怪他从煤制油,到火箭推进剂,再到化学激光研究,科研征程三次换挡,依旧成就斐然。程开甲以身许国,痴心学术。“家里装修,他只提两点要求——书架与黑板,别的一概不管。有客人来探望,讨论起学术问题,程开甲就让对方把想法写在黑板上。”如此好学,难怪成为我国核试验科学技术的创建者和领路人。
心无旁骛,用心如一,不为名利所绊,不为声色所累,不为喧嚣所动,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兢兢业业、踏踏实实干事业,是搞科研、做学问必备的精神。数学大师陈省身说过,自己一生只会做一件事,就是数学。“两弹一星”元勋朱光亚也讲过,“我这一辈子主要做的就这一件事——搞中国的核武器。”袁隆平、吴孟超、师昌绪、王小谟等人,也都是把“板凳要坐十年冷”、“一生只做一件事”当作人生追求。
把精力用在“刀刃”上,这个“刀刃”十分重要。在张存浩看来,“刀刃”就是国家需要,就是原始创新,就是科技强国。他认为:“搞科研需要兴趣和国家需要,而国家需要往往是第一位的。”在程开甲眼中,“刀刃”就是国家安全,就是基础研究,就是扶携后辈。他说:“我做的一切都和祖国联系在一起。”不在“刀刃”上下功夫,总搞一些“旁门左道”,难成大事,更难成大师。
“欲多则心散,心散则志衰,志衰则思不达”。反观一些专家学者,或“研而优则仕”、“成于名则商”,无暇也无意坐冷板凳;或忙于应酬各种会议、庆典、访谈等“露脸”活动,如此心浮气躁、急功近利,就会荒了专业、丢了事业。
86岁的张存浩依然“老骥伏枥,志在中华复兴”;96岁的程开甲还要“努力不懈”。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传承,我们要把心思和精力用在工作上,在大有可为的时代有所作为,让个人梦与中国梦相互生辉。(信息来源 中国组织人事报 桑林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