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下乡”与“乡下人才”
发布时间:2014/8/19
点击数:
近年来,各地纷纷从大学毕业生中考选“选调生、村官、三支一扶生”充实到农村工作,基本群众亲切地称之为“人才下乡”。这一措施,拓展了大学生就业的空间,充分发挥了大学生的聪明才智,为小城镇建设、城乡统筹发展和农业现代化作出了贡献,也无疑是建设一支高素质乡村干部队伍的重要举措。
但是要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单靠“人才下乡”是远远不够的。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化,农业和农村工作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农村干部整体素质不高的状况已不能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因此,在鼓励和开展“人才下乡”的同时,更重要的是,选拔培训“乡下人才”。最近,市委、市政府决定从7月底启动十项重大人才工程,各地各部门可以此为契机,充分发挥“人才下乡”的知识资源优势,增加本地人才体系的“造血”功能,尤其要搞好对“乡下人才”的传、帮、带、育,培养和造就一支适合本地经济实情的、留得住的、用得上的“永久型”乡下人才队伍。报载,革命老区大悟县通过筛选将“乡下人才”纳入各级人才库,培养了一大批掌握实用技术的“乡下人才”,做到县里有专家、镇里有技术员、村里有“田秀才”、组里有示范户、户里有“明白人”,带富了一方百姓,促进了农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
“人才下乡”大有作为、值得推广,但“乡下人才”潜力巨大,亟待大力开发。(信息来源 天门网 杨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