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NEXT
        PREV
        人才工作
        首页 当前位置:天门组工网 >> 人才工作
        探索中俄合作培养人才新模式
        发布时间:2015/6/8 点击数:

        黑龙江大学中俄学院大四学生王婷婷,在获得保研资格的欣喜之余,也有些许压力,她最近正在准备一份双学位的毕业答辩,若能通过,便可获得黑龙江大学和新西伯利亚大学共同授予的法学学士学位。“虽然辛苦些,但和单纯学习俄语的学生相比,我还懂法律知识,并且能将二者融会贯通。”她脸上写满自信。

        黑龙江大学中俄学院采用中俄双方师资共享、课程共享、教材共享的合作模式,构建“专业+俄语”的全新课程体系,实施“课内精、课外强”的本硕博有机统一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长期以来,我国的小语种专业培养人才存在一个弊端,就是虽然懂外语,但是在专业技术领域,外语很难与专业结合,一些跨国技术公司苦于招不到合适的人才。”黑龙江大学校长何颖说。

        中俄学院着力培养既精通俄语、熟知俄罗斯国情、具有广阔的国际化视野,又掌握自然学科和人文学科专业知识、综合能力较强的高级专门人才。目前,学院共开设化学工程与工艺、应用物理学、生物技术、数学与应用数学、金融学和法学等6个本科专业,在校本科生700余名。

        大学第一年主要强化俄语、加入少量专业基础导论课程,二年级第一学期开始加入双语专业课程,使学生提前熟悉相关术语,之后再进入“专业+俄语”阶段、专业课程与俄语课程并行,三年级派出优秀学生赴俄留学深造。

        “自2013年3月至今,已经有100余名俄罗斯外教来到黑龙江大学为中俄学院本科生教授专业课程,其中大部分为教授和副教授,完成了6000余课时的教学工作量。”中俄学院院长贾旭杰介绍。

        学院在教学各个环节中学习吸收俄方先进的教学理念,注重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培养。实验课和讨论课的比例不低于总学时的30%,课堂教学主要采用案例式、讨论式和学生自我讲授式等方法。课程考核方式除笔试外,还增大口试和论文比重,突出学生学以致用能力的培养和考查。

        “大三的时候两国的学生相互交流,老师也相互交流,一方面开阔眼界,交换知识,一方面有利于学以致用。”俄籍教师伊莲娜说。她现在是第三次来黑大中俄学院代课了,在新西伯利亚大学也带过不少来交换的中国学生。

        中俄学院本科生在读期间具有留学机会,由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通过各种中俄合作项目提供不同类别奖学金资助,经中俄学院教授委员会择优选拔赴俄学习。2013年7月,首批74名本科生和5名硕士研究生获得公派留学资格,2014年5月第二批77名本科生和10名硕士研究生获得公派留学资格。

        “为鼓励广大学子发奋读书、立志成才,学生在校期间除可享受与黑龙江大学其他专业相同的各项奖学金外,还可享受中俄学院专项奖学金。”贾旭杰说。她将这种教学模式总结为“老师请进来,学生走出去”,是培养学生感受俄罗斯文化,将所学用于实践的重要方式。

        大四学生李浩如今已和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签订了三方协议,专心写作答辩论文的他已经做好走上工作岗位的准备。“特别感谢校方给我们提供的交流机会,让我在大三的时候有计划去俄罗斯留学一年,这为我找工作加了不少分。”他说。

        此外,学校还采用了订单式的培养模式,与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俄罗斯代表处、国内最大的对俄购物商务平台赛格国际贸易有限公司以及上海地区着名国际贸易公司等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企事业单位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形成校企联合培养机制。“学院搭建国际化实践平台,增强人才培养的适应性、针对性。”贾旭杰说。(信息来源 中国组织人事报 高阳)


        党政机关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