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NEXT
        PREV
        人才工作
        首页 当前位置:天门组工网 >> 人才工作
        80后大学生的绿色梦想
        发布时间:2016/8/23 点击数:
         大城市当“白领”,是许多年轻人的追求,然而,马湾镇80后大学生万启飞,却放弃大城市的高薪工作毅然返乡,将梦想的种子撒在了田间地头。

          万启飞,毕业于华中农业大学,曾经在深圳一家大型农资企业做销售,工资待遇高,发展前景好。体格清瘦、戴着眼镜的万启飞,回家乡创业几年,现在聊起天来依然滔滔不绝,依稀让人感受到他销售精英的风采。

          2012年农忙时节,偶然返乡的万启飞在马湾镇上发现了一个现象:很多农户到处找插秧的帮工,人工费给得越来越高,但人却越来越难找。

          “随着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流失,以后机械化种田肯定是一个大趋势,我何不办个育秧工厂。”万启飞心里一动,决定返乡种田,他的想法得到了家人的支持。

          说干就干。2013年5月,万启飞和亲戚一起,投资成立绿野农产品种植专业合作社,建设育秧工厂,开启了一段全新的探索之旅。

          购买设备、监督施工、指导育秧……有了目标的万启飞,仿佛也有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大小事务都亲力亲为。

          那段时间,他一有时间就跑到位于石河镇的华丰农业专业合作社“取经”,还自己摸索出了一套省钱的设备采购方案。

          工厂建起来了,万启飞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做农资销售时积累的经验,担当起了育秧的技术指导员,每天天还没亮就起床,研究基质土的配方比例,测量棚内的温度和湿度,事无巨细,每种数据都记录得尽可能详尽。

          2014年4月,育秧工厂首批秧苗出厂,满足了周边3000多亩农田的需求。合作社提供育秧、插秧一条龙服务,可以让农户每亩地节省成本100多元,吸引了周边许多农户前来订购,一时间合作社忙不过来。

          由于经验不足、定价不准,再加上育苗过程中的损失,万启飞第一年基本没有盈利。2015年,万启飞改变策略,集中精力主要服务种田大户,同时提高服务质量,让合作社走向了良性发展轨道。

          育秧有很强的季节性,闲不下来的万启飞又寻思着发展大棚蔬菜。“年轻就应该多闯荡,不应无所事事。”他说。

          2016年,两位志同道合的“小伙伴”的加入,为万启飞的田园梦想注入了新的活力。

          魏旺和程必波,同样是80后大学生,几个年轻人对于投身农业一拍即合,于4月成立了绿鑫园农产品种植专业合作社,专门种植绿色蔬菜、瓜果。由于刚起步,万启飞只租了20多亩农田进行尝试,种了樱桃番茄、甜瓜、水果黄瓜等。

          6月,正是番茄成熟的季节,亩产达到了2500公斤,因为品质好、绿色无污染,樱桃番茄在华西农商城供不应求。这也让万启飞把发展品牌之路提上了议事日程,在当地工商部门的引导下,万启飞准备注册商标。

          7月的连续暴雨让合作社农产品遭受损失。面对打击,万启飞依旧信心不减:“困难总会过去,产品质量是我们的优势。下一步还准备筹建大棚,扩大规模。”(信息来源 天门网)


        党政机关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