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乡创业,造福乡亲,是我一直追求的事业。”企业董事长丁小平如是说。
作为知识青年下过乡,参过军扛过枪,做过车间锅炉工,也开过店当过个体户,人生履历格外丰富的丁小平又一次实现了人生的巨大跨越——在广东打拼成功后毅然回到家乡创业,任其角色发生怎样的改变,他依然满怀拼搏的创业精神和报效家乡的赤子之情。
酸甜苦辣创业路
1960年出生的丁小平是皂市镇西赵村人。高中毕业后,他作为知识青年留在农村务农,并于1980年参军入伍。
1982年,他离开部队,回到家乡,在当时的皂市树脂厂做了一名锅炉工。
1986年,改革开放的热潮激荡人心,不甘于现状的丁小平决定外出闯闯。他很快在武汉找到一份电工的工作,从此跟电子产品接下了不解之缘。
当时的汉口前进四路是华中地区最大的电子电器交易市场所在地,各种信息汇聚,由于业务关系,丁小平经常往这里跑。看到别人的生意红红火火,他萌发了创业的冲动——何不在这里租个门面,经营电子配件?
说干就干,他东拼西凑了一万元,租下了经营门面,就此开始了他的“下海”生涯。
刚开始,由于人地生疏,资金短缺,丁小平吃尽了苦头。为了节约租金,他吃、住都在门店的一个角落;为了赢得客户,他背着零件找市场,自减利润创声誉;为了取得供货商信任,他即使借贷也保证按时付款,慢慢用自己的诚信打动了他人。
功夫不负有心人,1993年之后,他的门店生意不断做大,并成立公司,发展到40人的规模。在武汉近10年的奋斗,让丁小平挣到了“第一桶金”,但更重要的是,让他对电子行业有了更深的感情,对行业市场也有了更深刻的领悟。
事业迎来“第二春”
2000年左右,国内电子产品市场迎来井喷,在一批更现代化的电子市场的冲击下,前进四路的电子市场日渐萧条。
丁小平将公司迁址全国最大的电子电器产品产业基地之一的广东中山东凤镇,成立中山龙阳电器有限公司。
“跟着别人做同类产品只能吃市场的残羹剩饭,只有做自己有特色的产品,才能获得更广阔的市场。”与电子产品打了10多年交道的丁小平,一开始就没有打算跟风,而是决定发展自己的特色产品。
做什么?眼光敏锐的丁小平看到新能源产品领域的广阔前景。新能源产品作为新兴产业,需要较大的科技研发支撑,前期也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这两条他都不具备。但他却另辟蹊径,聘请研发团队,从难度低、投入小的小型户用太阳能光伏产品着手。
2006年,公司首款太阳能光伏逆变器研发成功。但市场怎么样?他心里也没底,于是决定将产品放到义乌小商品市场看行情。让他没想到的是,由于价格低廉又非常实用,产品在市场上受到外国客商的追捧,一个专柜的产品让他挣了80多万元。
这让丁小平大受鼓舞,他调整思路,加快产品研发,专攻国外市场,一年一个台阶,订单呈爆发式增长。
如今,中山龙阳电器有限公司已发展至4个分厂,产品种类发展到20多个,包括高低频变压器、逆变器(包括车载逆变器、太阳能逆变器、照明逆变器等),市场拓展至中东、东亚、东南亚、非洲及国内大部分地区。丁小平的事业迎来了“第二春”。
回归创业赤子情
丁小平对家乡有着深厚的感情,一直想回乡创业。
2012年春节,丁小平回家过年,看到二龙大道上的路灯一个都不亮,他心里一酸。
这件事对他触动很大,他对家人说,现在不回家为老家作点贡献,还等到什么时候?!
何不就在老家办厂?在家人的支持下,丁小平决定回乡投资。
2012年底,他和皂市镇签约,投资8000万元在皂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建设湖北天明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主要生产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系列产品,成为当时入驻园区的首家企业。
1年多的建设,如今,企业一期4栋共6000平米的厂房已建成投产,管理步入正轨,生产也十分红火。
丁小平说,企业已有100多位员工,除了少量技术工和管理人员,大部分都是本地人,薪酬比当地平均水平高一些,这也让员工很满意。
丁小平表示,公司计划明年再投入3000万元,完成第二期工程,全部投产后,预计年销售收入过亿元,实现利税1000万元,提供就业岗位350个。
“把企业办好,为皂市的经济发展作贡献,为家乡人解决就业问题,这将是我最大的成功。”丁小平动情地说。(信息来源 天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