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NEXT
        PREV
        人才工作
        首页 当前位置:天门组工网 >> 人才工作
        春风化雨润心田——市委副书记、市长吴锦涂阳村进村入户侧记
        发布时间:2014/9/11 点击数:
            落叶归根,游子还乡。

          还乡,成为我们走访过程中在外务工、创业人员谈论最多的话题。

          “如果人都出去了,天门就是一座空城;如果大家都不回来,我们的城市就没有发展所需的人气。”8月30日,在湖州,在外务工人员蒋志红说。

          外出的游子渴望家的温暖,天门的发展需要汇聚更多的人气。近年来,我市在引导在外务工、创业人员回乡就业、创业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怎样让更多的天门人走上还乡的道路?在湖州、南通、天津、石家庄等地,我们一路走访,一路寻找答案。

          产业引路

          叠石桥位于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市的三星镇,是全国家纺之都,被人们誉为“小温州”。近年来,这里因家纺产业集群的快速发展而享有越来越高的知名度,吸引了众多天门老乡在此创业。

          8月25日,从上海向北经苏通大桥,我们来到中国叠石桥国际家纺城。眼前商铺鳞次栉比,客商往来频繁,不亚于热门的旅游景点。

          专班一到家纺城,就遇到了正在各企业登记信息的家纺城湖北天门商会(筹)会长肖树林和秘书长陈爱斌。肖树林介绍,目前在叠石桥国际家纺城从事家纺业的天门老乡有一万多人,主要以马湾籍为主。拟成立的湖北天门商会,已登记会员企业200多家,预计商会会员企业规模将达到400家左右。招工专班计划在这里成立在外务工人员联络服务小组。

          得知我们的来意后,肖树林高兴地说:“我们到叠石桥已经闯了二十多年了,过去回家交通不方便,根本没想过回家发展,现在天门交通方便了,配套也十分便利,如果政府围绕家纺产业做文章,我们很愿意抱团回家发展。”

          经过多年打拼,天门老乡已经在很多地区自发形成一个个产业集群,如广州的服装产业、吴江的纺织产业和海门的家纺产业。走访过程中,我们感受到,在沿海发展成本增加的背景下,天门老乡们寻求新的发展机遇、进行产业转移的意愿也很强烈。

          肖树林认为,现在市场竞争激烈,企业单打独斗很难成功,必须抱团取暖。如果能将产业招商与招工结合在一起,针对各地特点,在天门的园区和乡镇开辟一些专业创业园,出台专门的支持政策,承接老乡转移,老乡们回乡就业、创业发展之路会更加畅通。

          以情暖人

          位于天津市宁河现代产业园的金筑铝业(天津)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生产户外铝幕墙板、铝单板的高新技术企业,员工400多人。8月28日,我们走进金筑铝业,看望在这里工作的30多位天门老乡。

          老乡彭常峰拉着招工专班工作人员的手说,自己已经在这里干了8年了,虽然各方面都比较满意。但年龄大了,家里也需要照顾,想回去发展,只是不知道能不能找到工作,收入怎么样,保险应该怎么接续。工作人员对老乡们提出的问题一一耐心进行了解答。

          对此,金筑铝业董事长杨养贤感慨:“我是江西人,企业也有很多江西籍员工。但天门在关心关爱外出务工创业人员工作上走在前面。”

          市人社局负责人说,外出或是回乡,这是老乡自发的选择,无论哪级政府都主导不了。但我们可以用服务感召,用乡情牵引。

          确实,连续几年的走访慰问,十几个在外务工联络小组的成立,以及今年为迎接在外老乡举办的报销车票、参观城市和企业等活动,让老乡切实感受到家乡政府的诚意。

          8月29日,招工专班再次走进石家庄市天门老乡集中的贾村、楼底村、东尹村,从去年对我们身份的疑虑,到如今一句令人感动的“你们又来了!”转变让我们深感走访工作的意义。在楼底村,我们还遇到不少从事餐饮行业的老乡,其中有不少人去年领到了返乡车费补贴,他们握着我们的手,一个劲地感谢政府的关怀。

          市人社局负责人认为,不走进打工村,就不会对务工人员在外的酸甜苦辣有更深刻的体会,就不会知道怎么样更好地为他们服务,这样的走访,不是看一看、转一转,做样子,而是应该俯下身子听心声、面对面解难题,让他们切实感受到家乡政府的温暖。

          “春风”作伴

          “孩子读高中,想回家找工作就近照顾,可是没有一技之长。”8月30日,在湖州南浔,在外务工人员蒋志红向我们袒露他的烦恼。

          走访中,我们了解到,返乡就业意愿强烈的主要集中在两大人群。一是35岁以上、子女正在接受初中以上教育的中年人,他们愿意返乡就业的主要原因是为了赡养父母、养育子女,最关心的是子女的教育问题。二是20岁左右、子女不满3岁的年轻务工夫妻,他们返乡就业的主要原因是为了就近照顾子女。

          如何让他们回乡之后能顺利就业?市人社局负责人表示,过去,在外务工人员对家乡的就业环境和企业不了解,回乡就业有疑虑,但经过几年的努力,这一方面已有改善。今年,我们要从“春风行动”切入,畅通返乡就业的渠道,包括开辟就业绿色通道,加强信息收集和人员联络,积极进行岗位推介,各乡镇、村要对有意向回乡的务工者提供“一对一”的就业服务;积极组织返乡务工人员参观园区、企业,组织座谈,让他们进一步了解家乡企业、就业环境;积极开展劳动技能培训,实现由城市到农村的延伸,提高我市劳动者的整体技能素质;进一步规范企业行为,引导、指导和要求本地企业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执行好工资指导线制度,落实劳动合同法规,参加社会保险,提供劳动保护,建设企业文化,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

          今年的“春风行动”中,市政府、市人社局举办了2014年就业创业赶集会。活动以“家门口就业——有家、有爱、有业”为主题,涵盖“送政策、送服务、送项目、送岗位、送培训”等五大内容,吸引1.5万人进场求职,其中95%为我市在外务工人员。

          “春风”作伴好还乡,回乡就业天地宽。(信息来源 天门网)


        党政机关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