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大学生村官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有一部分大学生村官因为各种原因,并没有真正下到基层、走进农村,成为当下人们关注的焦点。
如果这种情况持续下去,大学生村官工作必将面临严峻的挑战。如何才能解决大学生村官下不去的问题呢?
大学生村官要明确自身的定位。李源潮同志在华西村和大学生村官座谈时曾指出,选聘大学生村官到村任职,既是为了给新农村建设培养骨干力量,也是为了在基层一线培养人才,为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储备力量。希望大学生村官找准在农村任职的目标定位,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在农村这个大熔炉里经受锻炼和考验。大学生村官在决定进入村官群体前就应该认真思考:去农村要干什么?能干什么?如何干?要真正想有所作为,还是仅仅作为考公务员的跳板?须知,当今社会是一个竞争的社会,不管在任何岗位,从事任何职业,都需要全身心地投入。只有真正付出了,工作得到了干部群众的认可,个人的理想才能变为现实。实践证明,那些在农村崭露头角的大学生村官,无一不是为实现人生价值而来到农村的。
组织部门严格培养是关键。要本着“使用是最好的培养,实践是最好的锻炼”的工作思路,为大学生村官积极搭建实践平台,提供更多的锻炼的机会。要让大学生村官真正吃在村、住在村、工作在村,促使他们在干事中增长才干,在与农民相处中汲取经验、磨砺品格。对大学生村官的考核,应把群众的评价作为重点,这样就能让大学生村官把工作重心放在村里,放在群众身上。有人说,把群众家里的牛牵出来,只看尾巴就能认出是谁家的,这样的大学生村官才称职。这话是有道理的,说明大学生村官对农村熟悉,对村情掌握,对群众有了感情。此外,调查显示,大学生村官迫切需要建设新农村的相关知识培训。大学生村官登上农村这个崭新的舞台后,全身都沸腾着干事创业的热情,他们凭借脑子活、能吃苦、肯钻研的特点,一心为新农村建设添砖加瓦。面对这样的大学生村官,如何保护好他们的热情,为其搭桥铺路,提供相关的知识培训,是各级各部门必须面对的课题。
大学生村官身边的人很关键。全国各地在帮扶大学生村官的方式上做过不少积极探索,实践证明,花样繁多的方式方法往往抵不上一个镇(乡)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因此,着手制定相应措施促使镇(乡)主要领导切实推进大学生村官迫在眉睫。此外,村民的接受和认可是不竭的精神动力。大学生村官张广秀每日早起晚睡、辛勤奔波,是什么力量在支撑她前行?抛开其他因素不谈,当地村民对她的接受和认可就是一股巨大的精神动力。所以,主管部门应积极做好当地村民的思想工作,使他们正确认识大学生到村任职的重要意义。
进一步完善人才选拔机制。当前大学生村官在出路方面存在的一个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那就是工作认真负责的大学生村官没有时间备考公务员,而那些不做事的大学生村官反而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备考,容易通过各类考试离开村官行列,这就需要我们在人才选拔机制上进行制度设计。事实证明,对那些表现优秀,广大群众认可的大学生村官完全可以通过组织、群众推荐的方式打开上升通道,让干得好的人不吃亏,让干得好的人得实惠,这样更多的大学生村官才能真正“下得去,最终形成良性的大学生村官人才选拔机制,吸引越来越多的优秀大学生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