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好村级换届选举 加强基层政权建设
——张港镇第八届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思考
2014年下半年,张港镇充分组织群众,发动群众,依靠群众,服务群众,根据《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以省市关于搞好村“两委”换届选举的有关精神为指导,科学分析研判当前村级班子建设的主要问题,及早谋划,及早部署,及早介入,圆满完成了45个村的换届选举。
一、当前村“两委”班子的现状及问题
1.思想观念发生碰撞。当前,新一轮务工经商大潮已初现端倪。我镇80%以上的劳力外出务工经商,其中服装加工业占
40%,建筑装饰业占20%,餐饮业占20%,安保业及其它占20%,务工经商年收入5-6万元/人,占农村劳动力年收入的60%以上。这些家庭收入可观,通常在4-5年间,可以盖小洋楼、买车、娶媳妇,这对在家坚守的村“两委”干部是个不小的冲击。
2.年龄结构超于老化。全镇共有村“两委”班子成员174人,其中男性130人,女性44人。30岁以下的3人占1.7%,30-40岁29人,占16.7%,40-45岁37人,占21.3%,45岁以上105人,占60.3%。全镇共有村党支部书记45人,其中男性44人,女性1人, 35岁以下3人,占6%,35-45岁13人,占29%,45-50岁7人,占16%,50岁及以上的22人,占49%。可以看出,45岁及以上的占村“两委”班子成员的65%,已成为村“两委”班子的主流。
3.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在全镇174名村“两委”班子成员中,大专及以上学历的8人,占4%,高中(中专)学历的81人,占47%,初中及以下学历的85人,占49%。在45个村党支部书记中,大专及以上学历的2人,占4%。高中(中专)学历的35人,占78%,初中及以下学历的8人,占18%。统计数据显示,在村支部书记中,高中(中专)和初中及以下学历的43人,占96%。
4.经济待遇相对较低。2013年,我镇村主职干部年平均工资收入8231元,其中财政工资4678元,绩效工资3553元。村委会副主任占主任工资的90%,村委会委员占主任工资的85%。同发达地区相比,我镇村干部的工资收入水平还很低,没有形成酬劳相匹配的工资机制,村“两委”的岗位和薪酬还不具备足够的吸引力。
5.政治地位不符预期。新形势下,村“两委”的管理职能逐渐缺失,服务功能凸显,加上市场经济大潮的冲洗和收入分配的多次调整,笼罩在村“两委”干部头上的光环也逐渐隐退,村“两委”干部的政治身份有所缺失,政治地位有所降低,政治掌控力也有所削弱,群众对村级组织的依附性也大不如以前,这使得村“两委”干部当前不是很吃香。
6.自身素质参差不齐。有的理想不坚定,甚至踩群众的尾巴;有的无所事事,当维持会长,甚至连维持会长也当不了;有的做不好群众工作,甚至自身就是麻烦制造者;有的带头富带领富本领不强,甚至在发展经济增收致富上无所是从;有的服务意识淡薄,甚至把为群众服务当作是有偿经营行为;有的优亲厚友,甚至在执行惠农政策踩红线……,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损坏了村“两委”干部在群众中的形象。
此外,农村发展的瓶颈制约,民生改善的重重困难,社会矛盾的急难多发,以及群众对干部的过高期望,这些因素,严重影响了村“两委”班子作用的发挥和班子的稳定。
二、产生这此问题的主要原因
1.价值观的多样性。我们正处在一个价值多元、思潮裂变的时代,进入村级班子,当一名村官已不再是很多年青人的梦想和追求。这种认识上的变化,让绝大部门年青人走出乡村,走向城市。有知识、有水平、有能力、懂管理、善经营且自愿返乡服务农村的年青人越来越少,导致村“两委”班子的年龄结构日益老化,知识结构适应不了变化。
2.利益格局的变化性。当前,农村劳动力的就业渠道越来越多,活动范围越来越大,财产性收入的比重也越来越高,农民不再单纯依靠种植、养殖和庭院经济来取得收入,打工经济以及商贸、加工、运输、服务业逐渐成为群众收入的主渠道。由于工作要求和局限,村“两委”干部不能外出务工经商,部分限制了他们的发展和为家庭获取经济收入的办法途径,造成部分村“两委”干部不安心村级工作,影响村级换届选举。
3.农村发展的艰巨性。眼下,新农村建设进入了一个攻艰期。群众的诉求多,期望值高,多种社会矛盾在农村社会交织、混合、发酵、暴发,使得村“两委”班子要面对的困难越来越多,要承担的责任越来越大,可使用的办法手段却越来越少。特别是部分欠发达和后进村,干部战斗力差,村集体经济弱,没有钱来发展和改善村民的行路难、用水难、用电难、就学难、就医难等等民生大事,直接导致群众怨气大,干群、党群关系紧张,影响换届选举和村级发展稳定。
4.自身建设的紧迫性。村“两委”班子是一个复杂的群体,带有某种与生俱来的缺陷性,这就迫切要求我们加强村“两委”班子的自身建设。当前,我们的村“两委”班子成员不想学,不会会,不肯学,既有学习态度问题,也有学习内容和学习形式问题。很多人把学习当作是一种负担,甚至持“学习无用论”这种论调的也大有人在。由于放松了学习或者是不学习,致使宗旨观念树得不牢,理想信念严重缺失,做群众工作的能力严重下降,服务群众的本领练得不够,法纪观念变得淡薄,有的甚至滑向犯罪的深渊,走向人民的对立面。所有这些都需要我们迫切抓好村“两委”班子的自身建设,努力打造一支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村“两委”班子队伍。
三、我们的基本做法
1.强基固本,加大村“两委”班子教育培训力度。“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只有经常性,制度化的教育培训,才能保证村“两委”班子强素质、增本领、优服务,贯彻好,执行好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我们抓住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这个契机,合理利用春训、秋训两个平台,不断巩固和拓展农村党员远程教育这个阵地,在培训对象上实现了“四个必训”,即新一届村“两委”班子成员必训,新调整进村“两委”班子的必训,村后备干部队伍必训,建党积极分子必训。在培训内容上实现了“四个必学”,即《党章》、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必学,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必学,新时期做群众工作的方法与技巧必学,致富带富技术和实用技术必学。今年以来,我们共举办培(轮)训班4期,培训村“两委”班子成员、建党积极分子180人次,为维护村级班子的稳定,搞好村“两委”换届选举奠定了坚实基础。
2.五湖四海,加大干部培养选拔力度。当前,村“两委”班子不同程度地存在青黄不接、后继乏人的尴尬局面,特别是在欠发达地区,80后、90后不愿意在村工作,为群众服务。我们果断面对现实,讲五湖四海,而不拘泥于本乡本土;讲为我所用,而不限制于历史过往;讲德才兼备,以德为先,而不求全责备。我们广开视野,多层次,多渠道,多角度地招贤纳才,为村级发展稳定储备后备军。三年来,我们共培养选拔荣誉书记45名,荣誉主任90名,村级后备干部225名,其中,优秀大中专毕业生35名,复员退伍军人23人,企事业单位退职党员干部38名,在外务工经商能人49名,优秀村医,村教17名,乡土种、养、加、运能人63人。三年来,共有13名优秀后备干部走上了村主职领导岗位,69名优秀后备干部进入村“两委”班子。毛巷村党支部书记刘涛,中专毕业后,长期在南方沿海城市发展,成功挖掘出了人生的第一桶金。2011年,村里请他回来担任支部书记,他带领全村老百姓修通村路,引自来水,搞种养加工,使毛巷村由一个后进村华丽转身为一类支部。
3.正风肃纪,加大村务、财务清理力度。村务公开、财务公开既是加强村级民主政治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一个村发展稳定的屏障。我们始终坚持把村务公开和财务审计作为村“两委”换届前不可逾越的阶段和规定动作,把财务理顺,把问题理清,把关系理和,为新一届村“两委”班子走马上任扫清障碍。我们组建财务清理专班1个,清理审计重点村5个,审计违规资金3.8万元,清理合同211份,登记鱼塘942亩,抛荒地250亩,机动地1265亩,学校9所,门面52间,组织处理责任干部3人。通过财务清理和村务公开,化解信访积案5个,有效保证了村“两委”换届选举在风清气正中平稳推进。毛岭村底子薄、基础差,支部软弱涣散、财务管理缺失。清理组进驻后,通过查阅原始条据,调查当事人员,走访干部群众,清理出违规资金2万多元,已兑现2万多元,组织处理村干部1人。
4.大员上阵,加大后进村整顿转化力度。整顿转化后进村,让先进的更先进,中间的争先进,后进的变先进,是确保村级换届整体平稳推进的必然要求。我们借助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强大推力,全镇共排查出软弱涣散村党支部11个,主要涉及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不规范,作用发挥不好;无村集体经济收入和班子软弱涣散,干部配备不齐,战斗堡垒作用发挥不够三个方面的问题。党委高度重视,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后进村整顿转化工作,按照一个党委包一个后进村,一个专班转化一个后进村的总体要求,根据各村实际,制订出了整改方案,明确了整改措施、整改时限和责任人。加大了督办检查力度。镇党委主要负责人把整顿转化工作当作一把手工程来抓,亲自部署、亲自督办、亲自检查、亲自结账,有力推进了我镇后进村整顿转化,11个后进村全部摘掉后进的帽子。孙李湾村多方筹措资金10多万元,新建了一个120平米的党员群众服务中心。
5.改善民生,加大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力度。习近平总书记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村“两委”干部就是落实总书记这一要求的最直接、最具体的责任人。搞好村“两委”换届选举,无论是老班子,还是新班子,都要以民生问题为导向,以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为抓手,以群众增收致富为己任,一届接一届的做好发展这篇大文章。首先是抓好“三资”清理。全面清理村集体现有资产,盘活存量资产,做好闲置资产的处置管理,该发包的发包,该出租的出租。充分利用土地流转和土地平整项目,增加集体收入。其次是大力培育和发展壮大专业合作社,瞄准一村一品、一村一业,规范生产要素购置、生产技术指导、产销信息发布、市场环境整治等等,让更多的农户在合作社中受益、致富。三是注重发挥典型的作用。培养我们自己的土专家,发挥“鸡司令”、“鱼经理”、“牛大王”和养猪专业户的示范引领作用,积极占领镇域经济主占场,辐射和带动广大群众加入到创业致富的大军中来,为搞好村“两委”换届选举提供坚实的经济基础和物质保障。
6.优化服务,加大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力度。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群众、服务党员,既是对广大村“两委”干部的本质要求,也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加强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必然选择。我们坚持建阵地,提供服务场所;强队伍,提供服务专班;订制度,提供服务规范;严考核,提供服务机制的总体思路,滚动升级村党员群众阳光便民服务中心45个,成立生产服务队45个,矛盾协调队45个,护耕巡逻队45个,文艺宣传队45个和代办代收队45个,切实完善了“有困难找党员”和“有困难找支书”制度,按照“一帮一”、“一带一”要求,根据村组实际,结成帮扶对子,明确帮扶责任,制定帮扶计划。全镇共有270名留守儿童、老人和90户特困家庭与村“两委”干部结成帮扶对子,让每一个困难群众和弱势家庭都能得到党员和党组织的关心和帮助。
7.强化保障,建立村干部绩效工资增涨机制。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切实维护好保障好村“两委”干部的切身利益,是搞好村级换届、巩固农村政权的重要保障。广大农村干部生活在群众中,工作在第一线,最苦、最累、付出最多,得到却相对较少。我们一直致力于改善和逐步提高村“两委”班子成员待遇,充分借鉴镇内外一切好的经验和作法,搞好顶层设计,强化制度保障,制订出一套管用有效的《张港镇村干部工作实绩底线考核意见》。今年,我们又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结账办法,大幅提高对实绩考核综合排名前10名的奖励,建立起绩效工资每2年平均上涨15%的增长机制,村党支部书记的工资待遇今年预计可达1.2万元,极大地提高了村“两委”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干事创业的能动性,为稳定村“两委”班子队伍,搞好换届选举提供了有利支撑。
四、几点思考
1.搞好村“两委”换届选举,坚持党的领导是根本。党委要切实担负起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和第一责任人责任,要包片包村,一包到底。要把握宣传发动、选民登记、张榜公示、民主推荐、确定候选人、投票选举和建章建制等重要环节,做到每一个环节都有党委指导、监督、审查和把关。
2.搞好村“两委”换届选举,坚持依法办事是关键。推进村级民主政治建设,必须在《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和《湖北省村民委员会选举办法》等法律法规的范畴内进行。只有依法办事,充分尊重和保护每个选民的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与被选举权,不漏一个选民、不少一个程序、不减一个步骤,精心组织、严格实施,才能确保村“两委”换届选举合法、有序、顺利的开展。
3.搞好村“两委”换届选举,坚持发动群众是前提。村“两委”换届选举,是我镇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只有充分发动群众,依靠群众,选出群众信赖的家人,才能保证村级事业有人管,有钱办和有章循。
4.搞好村“两委”换届选举,坚持排除干扰是要求。从实践来看,凡是宗族房头活动频繁、恶势力、霸势力滋长漫延的地方,村级换届选举就不可能一帆风顺。因此,换届前要专门制定一个防止宗族房头和霸势力干扰破坏换届选举的预案,加强引导,加大打击,排出干扰,为村级换届保驾护航。
5.搞好村“两委”换届选举,坚持整合资源是保障。村“两委”换届选举时间长、程序多、群众参与面广、法律法规性强,是一项复杂的基层政权建设工程,要求党委的纪检、组织、宣传、政法以及群团等各个工作部门和民政、财政、派出所、农业、统计、计生卫生、人社、交通、食品药品安全、电力等多家单位协同作战,整合资源,确保村级换届在民主、法制和秩序的轨道上运行。
(张港镇党委书记、人大主任 杨圣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