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党支部副书记方德发说,这得益于拖市一中一直以来坚持不懈抓党建,为学校建设和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
近年来,拖市一中党支部围绕中心、服务师生,不断提高学校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为教育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证。拖市一中也因此获得“湖北省绿色文明校园”、“湖北省比访先进单位”、“365betvip_365完美体育_365bet取款要多久到账文明单位”、“365betvip_365完美体育_365bet取款要多久到账先进基层组织”等多项荣誉称号。
激活队伍 基层党建永葆生机
拖市一中现有党员34人。多年来,该校把加强党员队伍建设放在突出位置,注重发挥党员的主观能动性,不断激发党员队伍的激情与活力。
创新是党的建设永葆生机的源泉。拖市一中党支部特别注重加强党员队伍的学习和提高,认真抓好新党章的学习,落实“三会一课”, 通过知识竞赛、思想解剖、观点辩论、问卷检测、写心得体会等,激发党员关心时事、参与校务的热情,不断提高党员的政治思想素质。
在加强学习的同时,拖市一中还充分尊重党员权利,发扬党内民主,加强党内监督,始终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各项规定,坚持和规范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对重大问题进行讨论后作出决定,提高科学决策水平。
拖市一中党组织十分关心教职工身心健康,成立了教师创作、钓鱼、摄影、羽毛球、足球等10多个协会,经常开展教职工排球、羽毛球、乒乓球比赛等活动,丰富教职工业余生活。每年,学校党支部都会在重阳、端午、春节等节假日看望慰问离退休老干部、老教师以及生活困难的教职工。
拖市一中还注重年轻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和培养工作,通过以老带新的形式,不断提高有意向入党的年轻老师的政治素养和处事能力,及时为党支部补充新鲜血液,并为年轻党员提供发展空间和施展才华的舞台。近两年来,该校已有4名年轻党员充实到干部队伍当中。
完善的制度、丰富多彩的活动,不断拓展和扩大的队伍,为拖市一中党建工作永葆生机提供了有力支撑。
互带互助 特色教学创先争优
在拖市一中,教师之间互带互助,亦师亦友,比学赶帮超的氛围异常浓厚。老党员蒋贵芳与入党积极分子方代玉互相拜师成为校园佳话。
虽然年近60岁,即将退休,但蒋贵芳依然有着好学的心态,他说,年轻教师朝气蓬勃,不仅能力强、热情高,而且在电脑操作、现代教学上是老一辈无法比的。方代玉也从蒋贵芳身上学到了不少实用的教学经验,与学生的交流也更加融洽。
在该校,像这样的教师之间互带互助的故事还有不少,王万林老师年近花甲,拜年轻教师殷为鸿为师,刻苦学习信息技术知识。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学校在全体党员教师中开展“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的“两个一”活动,充分调动了教师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党员陈明是其中的佼佼者。他是语文教师,执教多年的他有着丰富的课堂教学经验,曾获得过全市十佳教学能手,省级、市级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陈明认为,一堂课45分钟,要把握好节奏,分前奏引入、重点讲解、学生探讨等,每一堂课都有不同,但一定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每学期,他都会带头上示范课。语文老师方代玉说,陈老师的课有情节,有故事,如课文《空城计》,他会讲司马懿的“三笑”。课文《百合花》,他会讲通讯员身上的破洞,情节引人入胜,故事精彩纷呈。
把党建工作融入和服务教育教学工作,拖市一中教学渐渐有了自己的特色和品牌。以创建“学习型党组织”为活动载体,加强党性教育;以创建“书香校园”为活动载体,深入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学活动;以“师德师风”建设为载体,开展“学生最喜爱的教师”评选活动……
互带互助让广大党员努力发挥先锋模范作用,造就一支忠诚人民教育事业、学生爱戴、人民满意的教师队伍。
党建引领 书香校园花红果硕
发展快不快,全靠支部带。拖市一中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挖掘潜力,发展特色,学校工作如火如荼开展,书香校园花红果硕。
以唐道明、朱国前、敖维等党员带头的教师作家群,荟萃了教师优秀习作的《指尖上的守望》,抒发全体教师守望乡村、奉献青春育人才的情怀。这个团队,以弘扬传统文化为突破口,组建学生小记者,争相写作和报道身边的好人好事、家乡的新变化,用文字和艺术表演的形式表达对党的忠诚和家乡、祖国的爱。
为配合国家丹江口移民工程,师生自编自演节目《红雨伞》,走进移民新村演出,并在天门春晚和省电视台展播,轰动全市。学生自编自演的《六号球衣》反映了成长中的青少年的苦与乐,代表我市参加湖北省黄鹤美育节获省一等奖,又代表湖北省赴青岛参加全国第五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获二等奖。
学校定期出版《幼林校报》《幼林校刊》,更新完善了校园网站,加强了与电视台、报刊、网络等媒体的互动,广泛宣传创先争优活动,及时报道创先争优活动中的感人事迹,成效明显。
正是广大党员推进教育改革、践行科学发展、促进和谐稳定和创先争优的模范带动,拖市一中才更加生机勃勃,成为我市农村基础教育的一张名片。(信息来源 天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