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两年,江台村又有了不少新变化——路灯建到了田间地头,平坦的水泥路旁边,桂花树、香樟树枝繁叶茂;三五成群的村民聚集在村文化广场,唱着跳着,尽情享受生活的快乐;穿村而过的渠道,修成了风景秀丽的景观带,成为村民们休闲的好去处。
这一切的变化得益于村党支部书记江信甫带领的村“两委”班子,他们用辛勤的汗水建设美丽家园,让江台村旧貌换新颜。
“村里有困难,那我先垫上”
江台村位于天门河南岸,距小板集镇一公里,虽然交通便利,但由于自然条件差,基础设施薄弱,村民生活并不富裕。
2011年,多年在外务工经商的江信甫,回到家乡,参与了村“两委”换届竞选,并高票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村民委员会主任。
发展才是硬道理,保证发展是关键。发展什么?怎样发展?结合本村实际情况,江信甫和班子成员研究决定,对全村村组公路进行全面修整和硬化。2012年3月,村委会将贯通通村通组道路、重建江台村大桥提上了议事日程。
筹备之初,江信甫只筹集到2.4万元修路款,“等米下锅”的他,一次又一次地将自家的积蓄垫进去。
为筹集工程建设后续资金,江信甫到武汉、跑上海,四处募集资金,同时积极向上争取项目,最终筹集修路修桥建设资金近150万元。5个月后,江台村大桥贯通南北,通村公路四通八达。
“我想打造江汉平原最美的新农村”
江信甫想做的事,不仅仅是修路,在他的脑海里装着一幅新农村建设的宏伟蓝图。
“群众选我是对我的信任,哪怕就做一天,也要把工作做好。” 江信甫坚定的话语中流露着自信。
他请来专家,根据村里的实际,科学制定了《江台村2012年―2017年新农村建设规划》,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总体目标,按照加强班子建设、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和支柱产业发展的工作思路,用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一件件实事,一点一滴改变着江台村人的生活。
一望无垠的田野,村民们正在地里忙碌。“这里是原来的7、8、9、11四个组,后来这几个组的村民们大部分到公路沿线做了新房子,留在这里的全是荒废的旧房子,现在村里统一规划,把旧房子拆除,平整为土地,变成了高产田。”正在干活的村民说。近60栋老房子,这家摆政策,那家讲道理,拆出的是269亩高产田。
科学规划,不仅明确了工作思路,也增强了工作的指导性。江信甫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大力开展村容村貌整治:改建村办公室、村卫生室和网格化管理服务中心;硬化3000平米的江台广场,安装各类健身器材、篮球架、乒乓球台等;加宽进出江台村的主干道,安装太阳能路灯,并在道路两旁栽植风景树;带领村民改造县河河堤,开挖进排水渠,清洗当家堰;聘请保洁员,定时定点清运垃圾……
一系列美化村庄环境的举措,极大地改善了江台村村容村貌。
“干好工作的秘笈是勤政务实、公正廉洁”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江信甫从提升自身素质开始,带领“两委”班子成员认真学习政策、理论知识,强化党员干部的责任意识,努力打造一支团结向上、与时俱进、敢打硬仗、乐于奉献的班子。
他明确了“干部作表率、制度做保障、民主做基础”的治村理念,围绕生产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把党支部建设工作融入新农村的主旋律之中。
他严格推行“五议五公开”制度,并带头严守财经纪律和财务制度,在每次村组党员、群众代表会议上,都按时公布经民主理财小组理清的财务;成立了项目推进理事会,认真听取班子成员、群众代表的意见和建议。
村务公开是取信于民的关键一环,江台村对建设项目的支出、惠农资金的下发、困难群众的补助等,及时张榜公示,让群众知晓。
数年风雨兼程,今朝硕果累累。近年来,江台村被评为全市新农村建设先进村,连续两年被授予小板镇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信息来源 天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