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通了,水畅了,村民的休闲文化生活也得到了丰富,这一切的改变都离不开咱们村里的‘好当家’。”沈鲁村村民文少红一句话道出了众多村民的心声。
文少红口中的“好当家”,便是沈鲁村党支部书记严福华。
自2012年开始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以来,严福华带领村“两委”干部,大力改善村民生产生活环境,努力为村民办好事、解难事,为沈鲁村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热情和力量。
民主治村 村务决策不搞“一言堂”
“农村工作虽然不好做,但是只要肯多花心思,工作中多向群众通气、多商量,没有办不成的事。”严福华说。
严福华深知,要做好村里的工作,首先要对村里的情况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上任之初,他带着村“两委”班子入户走访座谈,广泛收集村情民意,将群众的意愿逐级上报并予以解决。
班子自身过硬,才能赢得群众的支持。为此,在村级事务管理中,严福华把重点放在加强制度建设,强化运行机制上。该村健全完善以“三会一课”、民主评议和目标责任制为主的基层党组织工作生活制度,健全以村务、财务、党务“三公开”为主的监督评议机制,做到用制度管权、管人、管事、管钱,让党员清白,让群众明白。
对于村里的发展,无论大小事务,严福华从不搞“一言堂”,而是充分征求党员群众的意见,决策严格按照民主议事的程序进行。工业小区项目拆迁征地、村级办公场所的修建等各项事务,他反复征求党员群众意见、多次组织党员群众协商,工作推进又好又快,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
建设兴村 提升村级硬环境
近年来,在严福华的带领下,沈鲁村不断加大硬件投入,村级面貌得到了很大改善。
严福华接任村党支部书记时,沈鲁村连固定的办公场所都没有。为此,他多方奔走,通过向市、乡两级政府申请政策扶持,筹资15万元修建了党员群众服务中心。
2013年,严福华积极联系交通等相关部门,争取项目资金,通过市级补贴、村级奖补、村民自筹、本村在外成功人士捐资等方式,筹集资金29万元,对通村公路进行了硬化,方便村民出行。
作为净潭乡的近郊村,沈鲁村有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2012年,乡政府将占地面积300多亩的工业小区项目选址在该村,因为项目涉及到拆迁征地工作,这让严福华没少操心。
那段时间,严福华几乎天天带着班子成员到村民家中做思想工作,逐一了解村民对于拆迁征地工作的想法、意见和顾虑,并大力宣传相关征地补偿政策。
通过走访,严福华了解到村民们不愿意配合征地拆迁工作的主要症结在于土地补偿金分配、被征地后生活没有保障这两点。于是,严福华一方面协调入驻工业小区的企业落实解决好被征地村民就业问题,一方面承诺严格按照国家征地补偿相关标准对村民予以补偿,打消了村民们的顾虑,让拆迁征地工作得以顺利推进。目前,工业小区已完成征地100多亩,已有3家企业顺利入驻。
真情为民 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
“大家选举我当村支书,就是信得过我,我理应尽力为他们解决生产生活上的困难和问题。”严福华说。
沈鲁村共有320户村民,总人口1500余人,农田2800亩,基本都是水田,每遇干旱或是水灾,灌溉、排涝便成了对全村农田最大的考验。
2013年,严福华带着村组干部一起,投入到清洗沟渠的工作中。在他的带动下,不少村民自发加入进来,沟渠清洗各项工作很快完成。
当年秋天进入枯水季节时,村民农田用水得不到满足,严福华和村“两委”班子商议后,拿出5000元购置了1台提水泵,确保了农田供水。
为了进一步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去年,严福华积极联系上级部门争取项目资金支持,同时寻求本村在外成功人士的捐资,筹资修建了文化广场。
严福华还时刻把村民冷暖放在心中。在一次入户走访时,他得知一家特困户的房子因年久失修,经常漏雨。严福华自己掏钱购置材料,对房屋进行了翻修。前不久,市里危房改造项目申报启动后,严福华随即安排村干部为这家特困户办理了申报手续。
“群众的信任和期盼,就是我工作的最大动力。”严福华说。谈及今后的工作打算,他表示,目前正在与一家入驻工业小区的大米加工企业洽谈合作事宜,下一步将带领村民发展有机稻种植,大力发展订单农业,让村民们从传统的耕作模式中解放出来。(信息来源 天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