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指一算,彭虎啸已在麻洋镇民政办主任这一岗位上工作了20年。20年来,他用自己体贴入微的关爱,温暖了一颗又一颗无助的心灵;20年来,他进百家门、解百家难、化百家忧,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一位民政干部亲民、爱民、为民的公仆情怀。
2011年9月16日,暴雨如注,洪水肆虐,汉江又面临着一场严峻的洪水考验。
一片汪洋之中,咆哮的洪水已将麻洋村12组围困。由于没有想到洪水来得这么快,该组49户155名群众焦急地等待着救援。危急时刻,彭虎啸迅速组织人员划着小船,一趟一趟地将被困群众送到安全的地方。
灾民安全转移后,他一边与同事们发放救灾物资,安置灾民;一边带领村组干部深入田间地头,对洪灾造成的损失逐一进行核实,掌握第一手翔实的资料。顶着35℃以上的高温,他一干就是10天,人瘦了,脸黑了,嗓子嘶哑了……
翻开彭虎啸随身的工作日志本,记者发现,上面密密麻麻地记着低保户、困难户、残疾人、五保老人和优抚对象等涉及民政服务对象的姓名、住址、家庭人口、收入来源、救助类型、困难原因以及需要解决的问题、落实方案等。
哪村哪户哪人是什么情况,翻开本子一目了然。每次在处理贫困生活资金时,他总是把生活最困难、情况最特殊、最需要救助的困难群众牢牢装在心里,处处予以帮助,并把他们作为自己的朋友。
“我们面对的人多是老弱病残、鳏寡孤独等对象,他们原本就有这样或那样的困苦,我们应该像亲人和朋友一样对待他们,能解决的按政策及时解决,不能解决的也要给他们解释清楚,我们要让他们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和真情!”彭虎啸这样告诫自己和民政办公室的工作人员。
马庙村两姐弟,父亲因病去世,母亲因车祸意外死亡,一个高中生、一个初中生瞬间成为孤儿。消息传到镇政府,彭虎啸用最快的速度为他们办理了孤儿生活补贴,使他们每人每月享有600元生活费,每人每学年5000元救助学费,每年还多次上门问寒问暖,及时了解孩子们的学习、生活情况,想方设法给予他们帮助。目前,姐姐已是武大护理学院在读研究生,弟弟也考上了理想的大学。
在走访群众时,彭虎啸来到全红村张道艮的家中。张道艮一家三口都是残疾人,家徒四壁,房子摇摇欲坠。彭虎啸向镇政府反映后,得到了麻洋镇主要领导的支持,争取资金1.5万元,又组织群众捐款、义务帮工,让张道艮一家住上了新房子。
麻洋镇共有6万多人,集中供养五保户96人,加上每年代养30多人,旧的福利院房屋陈旧、床位紧张。为了给五保老人创造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彭虎啸积极向上寻求资金支持,最终争取到财政资金200万元,新建一栋1200平米的院民养护楼。2013年,96位五保老人喜迁新居。
在民政各项资金的使用上,彭虎啸坚持原则,不搞人情救济;在各种救济物资的发放中,他严把标准,实事求是。他经常告诫工作人员,民政经费使用一定要按政策办、按程序办、按规定办,决不能利用职务之便优亲厚友,决不能利用手中财物为个人谋利,重大救助一定要坚持报领导审批。每当灾情发生时,他对上报的所有受灾户,都要逐一核实,哪些该救助,哪些不该救助,他都说得有理有据,让人心服口服。20年来,麻洋镇没有发生一起因救助资金发放不合理引发的矛盾纠纷。(信息来源 天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