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承担全市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发展等重要职能的单位,吴银洲说,经管局的工作就是管理农村经济,自己几乎大半生都是在和农民打交道。“特别是由于一些土地纠纷的问题,局里每年都会接待不少农民上访”。
“每年我们接待的上访不下百起,大多数都是由吴老来接待的。”同事们说,但凡有人来,吴老总是递烟倒茶,耐心地倾听上访者的诉求,轻言慢语地讲解国家政策。渐渐地,不少上访者竟是“慕名而来”,进办公室后,直接就奔“吴主任”而去。
对上访者的承诺,吴银洲说到做到。有时,上访者的诉求需要乡镇来办理,吴银洲就给乡镇有关负责人打电话:“我是经管局的吴家老头,有点事要麻烦您……”同事都笑着说,吴老每次为上访者解决问题时都像是求人给自己办事一样,“经他接访的上访者是很少有重访的”。
“大多时候,其实我们只是帮忙督导,真正解决问题和调处矛盾的功劳还是乡镇。”吴银洲说,“上访者满怀希望来,如果不办好,势必会让人对单位和政府失望,所以必须要让上访者能舒服地走。”
虽已年近六旬,但吴银洲在工作上却一点也不含糊。“别看经管局单位小、人少,但事多、事杂,会议筹备、检查考核、调查调研、培训总结、报表统计、中心工作,该有的工作一样都不少,而且大多都要经过办公室办理。”吴银洲说,“在我们这儿工作,加班加点是常事,都不值一提了。好在同事们都齐心,碰到忙不过来时也都能帮我一把。”
2014年年底,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的报表要报、年终总结要写、会议材料也要得急,好几件事叠加在一起,这让吴银洲和同事们不得不连续“牺牲”了好几天的午休。“有时白天因为有上访者需要接待,吴老还将白天未完成的工作挪到晚上进行。”同事宋涛说。
吴银洲也曾几次被调往其他岗位,但由于工作需要,他又被调回办公室。同事何双勤说:“我也曾当过一段时间的办公室主任,确实是累人,要做的事太多了,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得像吴老这么好的。”
在工作上尽职尽责,在生活上吴银洲勤俭朴素。多年工作中,吴银洲一直用钢笔,说水芯笔不环保、浪费大,而一瓶墨水可以用几年;报纸看完了,他一张一张叠得整整齐齐,一段时间后就把废报纸拿去换扫帚、拖把、暖水瓶;文稿写好了,他大多都用用过的打印纸反面打印,上交的材料能双面打印的就不单面打印……
在生活上虽然节俭,但在公益上,吴银洲却从不吝啬。去年3月,他得知局“三万”活动联系点上有群众轧米时轧断手指,生活困难,立即到医院探视并捐款;去年6月,他在报上看到一个女大学生因患白血病无钱医治,马上就按报上提供的卡号汇款……同事说,这样的善举,在他身上数不胜数。
吴银洲昔日的同学和老同事大多都已经退离了工作岗位,朋友和家人也曾多次劝他“早点休息”,可吴银洲却说:“只要一天没有退休,我就要贡献自己的一份力,为年轻人做一个好榜样。”(信息来源 天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