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的时间,他走遍25个行政村和社区广大居民家,只为更深入全面地宣讲政策,办好每一件实事;
四年的时间,他认真钻研并熟练掌握社保、医保和劳动就业等方面业务,只为更好地开展工作、为群众提供优质服务;
四年的时间,他在不违反国家政策的前提下,坚持业务规范与灵活处理相结合的原则,力所能及为群众解决困难,赢得了群众好评。
他,就是净潭乡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主任鄢学军。
2011年,鄢学军进入净潭乡人社中心工作,主要负责社会保险、劳动就业、医疗保险等相关工作。他深知人社工作是一项政策性、业务性极强的工作,稍有疏忽就会给政府、企业、群众造成损失。入职以后,他深入系统地学习国家、省、市的相关政策,将各项政策熟记于心,不断虚心向老同事“取经”,以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和道德素养。
“只有心里装着群众,才能把工作做好。”这是鄢学军经常对同事们说的,也是他一直以来坚持的工作宗旨。
净潭乡人社中心只有四个工作人员,人员少,工作任务大,每天都要面对大量的来访、来电咨询和业务方面的工作。鄢学军总是耐心地倾听群众反映的问题,并认真予以答复。在工作中,他从不带入负面情绪,不管自己在生活中遇到什么不快,身体上有什么不适,工作上遇到什么困难,只要回归工作岗位,他就能立马调整过来,将一个平和、可信的形象展现给广大人民群众。
去年年前,蒋场村一名返乡人员来到人社中心咨询,道出了自己的辛酸:一个人出门在外多年,老人和小孩都不能照顾,家庭面临着很大的考验。鄢学军得知他想要返乡就业的愿望后,积极和对口的企业取得联系,并带领该村民去企业参观考察,最后帮助他找到了满意的工作。
通过这几年的基层工作,鄢学军发现净潭乡这个人口不足3.5万人的乡镇,一大半青壮年劳动力都在外务工,很大一部分家庭面临着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等问题。为了帮助更多在外务工人员实现家门口就业,他收集各种招工信息,同时也通过与村民交谈收集在外务工人员信息。每年春秋两季的广场大型招聘会前夕,他都及时把招工简报张贴到各村,派发到每户,对有意向在家务工的返乡人员耐心细致讲解相关企业的招工情况,组织他们到对口的企业参观,以促成就业和招工的成功,同时也缓解企业用工缺口大的问题。
为了社会保险金扩面征缴,鄢学军每年都会和同事们定期不定期下乡宣传,风雨无阻,全乡24个村和一个社区,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在一次下乡走访过程中,鄢学军听说华福村有个村民年迈眼盲,家境贫困,生活很是艰难。他当即赶到老人家中了解情况。得知老人对相关政策了解不全面,且因行动不便没有办理相关手续等情况后,鄢学军立即帮老人申请补助,并去相关单位开具证明、办理手续,同时找老人的子女谈心,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最终为老人解决了养老补助、医疗等相关问题,子女们也出钱出力改善了老人的生活环境。
有人说“他和你非亲非故,你还这样不嫌麻烦地为他奔前走后,这样至于吗?”鄢学军听后只是微微一笑:“作为一名人社工作者,为群众解决困难是我们分内之事,我们要做的就是尽自己最大的力量为群众服务,这是我的工作,也是我的责任。”
在走访过程中,鄢学军还发现,45岁至60岁年龄段的群众面临的就业困难问题特别突出,造成他们社保缴纳存在很大的压力。对于大龄就业困难人员,国家出台了相关的社保补贴政策,如何落实好这些政策,减少他们的生活负担,保障他们将来的生活,是他时常思考的问题。为了使政策落到实处,对于符合情况的群众,鄢学军采取座谈、走访等方式进行核查,力求办好每位大龄困难就业人员的社保补贴。
“你离群众有多近,群众对你就有多亲。”鄢学军说。出于对他的信任,群众们都很配合人社中心的工作,净潭乡每年的社会保险金征缴等工作都能顺利并率先完成。(信息来源 天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