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NEXT
        PREV
        学习天地
        首页 当前位置:天门组工网 >> 学习天地
        山东兰山:让村民富起来的好支书姜兆体
        发布时间:2014/11/13 点击数:

        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半程镇下艾崮村位于汶四路旁,北面临山,前面环水,说起来也算是个风景秀美的好地方,只是村子里低矮的草房,一条弯延干涸的河道位于村子中央,村两委班子干部思想落后,村民上访不断,百姓哀声低调,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是个名副其实的穷山沟。2002年一直置身在外的姜兆体回村,看到家乡的如此萧条,内心决定要帮着乡亲们过上好日子。

        经村民极力推荐,镇党委研究决定让姜兆体同志临时担任村主任,主持村内工作。当时下艾崮村1300多双眼睛把焦点放在了姜兆体身上。上任以后,他田间地头日夜操劳,找老党员谈心,找群众了解村内实际情况,稳定村情。一个月下来,整个人瘦了十几斤,脸也黑了好多。有人劝他说:“这个烂摊子不好收拾,上级领导都头疼啊!”他却说:“既然党委领导支持,老百姓信任,人活着就不能光为自己着想,咱过好了,也得让村民过上安居乐业的好日子。”

        “道路通,不受穷”“要想富,先修路”

        下艾崮村位于偏僻山区,出门是丘,抬腿是岭,泥巴路,黄泥水。牛套路,死胡同。这样的一个山村想要富,没有一条像样的道路是万万不可能的。姜兆体同志四处奔波,多方求援,努力建设,经过几年的努力,使村内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道路畅通曲直,自2004年以来,硬化道路达到5万余平方米,形成了八纵四横的12条道路。道路两侧栽植绿化树5000余棵。村聘请专业人员对村内河道进行规划设计,把原来40米宽的旧河道石砌成20米宽的3000米长的河堰,并把河道两侧进行回填、硬化绿化,造地13亩。修建了“平安、幸福、团结”三座村内通路大桥。同时,整修村内电路,并安装路灯120盏,路旁购置垃圾桶30余个,并成立了卫生清洁队,解决了村民出门“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不良局面。村内卫生环境焕然一新,老百姓都说比市里的小区环境还要好。随着道路及相关设施的完备,来村的人多了,投资也赶着来了,消费也被带动了。预计未来,村内将进行新的道路规划,充分利用好沂蒙路和汶泗路,以踩着新的水泥路带着大伙去致富。

        兴修水利,荒地变良田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下艾崮村属于山区丘陵,水利条件不好,良田得不到充分灌溉,农作物产量一直上不去,只能靠天吃饭。逢着年景好,风调雨顺,土地会获得个好收成,若逢旱涝之年,连种子都回不来。面对村内水利资源利用不合理的情况,姜兆体同志带领两委班子成员,多次走遍全村的农田,考察水源,观看地形,深挖大井6眼,建扬水站三座,直接灌溉面积达1000多亩,为村民的农业收入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为了让村民吃上自来水,姜书记带领两委班子成员废寝忘食日夜奔忙,多方筹集资金20万元开挖大井一处,让村民吃上甘甜的自来水。预计二十天的工程,半个月就顺利完工了。喝着自来水,老百姓直夸那个好啊。

        广开思路,让村民富起来

        “大家富才算富”这是姜兆体同志常说的一句话,自从上任书记以来,姜书记想的最多的就是如何让村民都富起来。把路修好,招商引资,利用本村自身优势合区位优势结合村民现状探索出路。他带领村民大搞黄烟300余亩,仅此一项,村民多收入20多万元。此外,发动村民大搞养殖业,给村民提供养殖场地,并请专业养殖技术员定期前来指导,共发展养鸡大户8户,养猪大户20户。同时,下艾崮村为丘陵地带,花生种植市村里的一项主要特色,发展定点收购花生大户15户,为村民的经济增收打下了基础。另外,他充分利用网路技术及靠近金锣工业园的优势,积极引导村民就业、创业,使村民收入大幅增长。这一件件惠民工程和帮扶点赢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评。村富了,老百姓的腰包鼓了,现在笑脸多了,大家谈的多是吃什么、穿什么好。从大家的说笑中可以看出自己已经过上了新农村的小康生活。

        搞好绿化、美化,建设文明和谐平安社区

        姜兆体当村干部有一个信念,发展致富的同时让老百姓首先有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因此,自他上任以来,一直重视绿化,加大了植树造林力度。今年一年就绿化树木3000余棵,经过几年努力,现在的村里已经是广场、路灯、绿树、凉亭、河流、湖泊相呼应,形成了“小河村中流,绿树庄边饶”的优良适居环境。2008年投资70多万元新建文化广场一处,购买健身器材10套,方便居民开展健身和娱乐活动。并开设图书室、文化园地等来提高百姓生活质量。随着下艾崮社区的成立,市委、市政府授予该社区“文明村镇、临沂百强示范村、美在农家和临沂市绿化示范村”等称号,被兰山区委、区政府授予“兰山区模范村社区、先进村社区、兰山区平安村居和五好先进村级党组织”等荣誉称号。另外,其他惠民基础设施工程中大力发展沼气池使用户,沼气池的入户率达80%以上,有线电视进入各家各户。接下来,百姓足不出户的互联网工程也即将实施。同时,开展有益村民的活动,每年评出“好婆婆、好公公、好媳妇”及卫生家庭和十星级文明户,做为全体村民学习的好榜样并进行表彰。社区还大力倡导学习,每年对村内大学生、贫困生进行奖励补助。使大家重视知识教育的重要性。请老师宣传法律法规和自我权益保护意识等提高大家的思想道德素质。姜兆体个人先后被评为“临沂市服务三农先进工作者”、“临沂市百名优秀基层干部”、“优秀党员”“临沂市区红旗书记”等荣誉称号。(信息来源 共产党员网)


        党政机关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