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时代,都有不畏艰难、敢于中流击水的创新人才。每个地方,都有甘于平淡、坚守信念默默无闻奉献者。湖北蕲春县蕲州镇龙泉庵村党支部书记张丕桃二十年来年如一日的信念,坚持创新的思想,将村集体致富作为不懈追求,在平凡的岗位上执着地演绎这平凡而精彩的人生。
用未来印证现在 贫穷中不落窠臼
龙泉庵村曾是本地出了名的贫困村,集体是“空壳”、百姓空腰包,脏水难喝、泥路难行,外人看不起、群众不满意。自张丕桃上任以来,干群一心,想了各种办法,凭着一腔热情,起早摸黑,勤扒苦作,可就是起色不大,村里陷入了发展的困境。尤其在税改之前,年年靠借债完成农业税,结果债务的雪球越滚越大,甚至连村干部的工资兑现都是一件让人十分头疼的事。大家年底通常是空手回家,村里人都埋怨:“一年忙到头,啥也没会到,这样的干部有什么当头?”
2004年腊月底,村里要债的人挤满了屋,老干部、村干部、小组长的工资更是没半个影。当时,看到这种揭不开锅的局面,村里面的干部合计,要把村里的树变卖一部分,用来还债和兑付工资,大家过个清静年。张丕桃顶着遭受众人责难的苦处,告诉大伙儿,今年卖,明年卖,后年怎么办?再说,砍树容易,长树难。龙泉庵什么都没有,要保护好村里的资源,唯一的指望就是这些山林和田地了。
用坚持打动能人 立足实际找出路
张丕桃一辈子活在农村、干在农村,年纪也是一天比一天大了,干了这么多年,村里也没个大变化。于是,他心里有了请能人回乡、带领群众致富的想法。
龙泉庵村虽然是穷山恶水,可走出去的能人、老板也不少。多年来,张丕桃一直与本村在外创业的大小老板保持联系,经常交心谈心,每年春节或清明节只要他们回乡,他总是和村干部一道主动上门看看,争取他们对家乡建设的支持。小学教学楼、水泥公路就是靠高永才、李炳银等在外老板投资建成的。对于张丕桃书记来说,人才是村里发展的希望。
2011年是村级组织换届年。张丕桃前后四次恳请能人高卫全建设家乡。他用他的真诚打动了人才。2011年10月30日,通过村民投票选举,高卫全全票当选为村委会主任。而张丕桃,在村民的一再挽留下,继续担任村支部书记。
用信念坚持创新 凝心聚力造花海
新的龙泉庵村班子建设完后,做了许多让人刮目相看的事,完善村级基础设施建设,让群众喜笑颜开。尤其是利用关系和信息,先后十次上宜昌,依靠着村中丰富的林地资源,成功引来了湖北省林业龙头企业——宜昌龙源林业有限公司,投资5亿元,建设万亩“李时珍生态观光园”。
龙源公司落户后,前期要流转土地5000亩,为了说服群众,张丕桃是一个组一个垸地跑,一家一户地做工作,不到十天时间,前期流转土地全部到位,项目用地如期开工平整。
项目来了,村子活了。目前,李时珍生态观光园已流转农户山坡地、荒地5000亩,平整4500亩,已栽种桂花树800亩,樱花1000亩,红枫500亩,紫薇500亩,红梅300亩,垂柳海棠500亩,套种红叶石楠3000亩。下一步还要向周边村延伸扩展。北京林业大学龙源林业研究所、北京林业大学学生实验基地也在村中正式签约挂牌。
近年来,龙泉庵村的发展轨迹就象一部电视连续剧:高规格编制村庄规划,高标准兴建党员群众服务中心,扩宽硬化和绿化通村通组公路,自来水100%入户……村子变美了,房子变靓了,道路变宽了,山变绿了,水变净了,百姓的口袋鼓起来,村集体经济活起来,“空壳”帽子摘下来,这些翻天覆地的变化搁在以前真是不敢想象。
今年3月5日,支部生活会上,33名党员全部到齐,个个喜笑颜开,发言积极踊跃。老党员李明付激动地站起来说:“这届村干部是好样的!书记主任一条心,大家亲如兄弟,我们这些老百姓放心!”。
张丕桃用他的一生都奉献给了龙泉庵村,他以坚持不懈的执着和勇气,在那沟沟坎坎的田地间种出了一个滴翠流金的龙泉花海。他结束了一段贫穷的历史,开创出一种崭新的生活。(信息来源 共产党员网 于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