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莓,一种古老又年轻的“神秘”水果,虽野生历史悠久,但人工引种栽培的新纪元才刚刚开启。
2006年,49岁的黄远超邂逅年轻的树莓,一段树莓之恋由此展开。
先是砸了“铁饭碗”下海经商,事业有成之后又回家乡种起了树莓。黄远超的很多抉择都让他的朋友们看不懂。但他说:这份从零开始的勇气,帮我找到了真正想要的人生。
黄远超,干驿镇人,1986年从华中工学院(现华中科技大学)毕业后,他成为了机械工业部北京自动化研究所的一名工程师,7年后,调任物资部南方物产集团有限公司,并升任部门经理。
1997年,黄远超辞去工作,下海经商。他以汽车贸易为切入口,创办北京丰益人企业,短短5年时间,从汽车贸易到电视节目制作发行、期刊制作经营,开办影楼、宾馆,他的商业版图日渐扩大。2002年,黄远超携全家移民加拿大。
加拿大的生活悠闲而恬静,“这种生活并不是我真正想要的。”面对黄远超的困惑,朋友们建议他继续经营公司,但他却选择一个方向,再一次从零出发。
2006年,黄远超与树莓“一见钟情”。
树莓属蔷薇科,在《本草纲目》中又名“覆盆子”,被誉为“第三代黄金水果”,不仅酸甜可口、营养丰富,还具有极高的医药保健价值,在防癌抗癌、减肥美容、镇痛解毒等方面有特殊功效。
黄远超用将近一年时间走遍国内外的树莓种植基地,进行市场调查研究。他发现,野生树莓在山坡灌丛处处可寻,但人工栽植起来却困难重重,即使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其栽植面积和产量也难以扩大。我国东北等地虽已开始种植树莓,但多以原料出口为主。而且树莓果十分娇嫩,必须人工采摘,不易储存和运输,这也是树莓市场每年缺口在100万吨的重要原因。
看到巨大的市场发展前景,黄远超从加拿大回到了家乡天门,开始种植树莓。
2000亩土地上,一颗颗如红宝石般的树莓果半遮娇颜。生产车间里,树莓原浆汁和树莓叶茶在生产线上成型。问起黄远超的成功秘诀,他有句口头禅:无论做什么事,最简单的是放弃,而最难的,是坚持。
俗话说,相爱容易相处难,黄远超与树莓的“恋情”也在磕磕碰碰中开始。树莓的生长对土壤和气候条件要求严苛,且品种繁多,种植要求各异。2008年3月,黄远超与技术人员收集了4个品种几千棵苗木,在皂市镇长寿林场、刘集村、蒋湖农场白湖分场等地,选择不同土质进行试种,开始了与树莓长达两年的磨合期。
众多树莓品种在试验基地里一一夭折,黄远超没有气馁。他一边联合技术专家潜心破解树莓种植的难题,一边带着技术人员前往树莓种植基地考察。
2009年,黄远超成立了湖北金莓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并投资百万元,在黄潭镇建立了200亩试验基地,栽下了20万株苗木,全部采用纯绿色生态种植模式,要求员工绝不允许使用一滴农药。
当年6月,当树莓即将结果的时候,一场持续多日的暴雨将收成的希望冲刷殆尽。
看着田地里树莓一颗不剩的惨况,黄远超依然坚持着。
挖沟排水对抗雨季、解决树莓丰产稳产难题、与市政府达成产业化开发项目合作……吸取教训的黄远超一步一个脚印继续前行。
随着树莓种植技术越来越成熟,产量越来越高,黄远超的梦想也越来越近。
2011年,黄远超开始试生产纯手工制作的树莓原浆,并向北京、上海、广州等地进行试营销,很快得到了市场认同。
为了增加树莓的附加值,黄远超又与中国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华中农业大学、湖北大学等科研院所合作,对树莓、树莓果渣、树莓叶、树莓茎的医药成份和功能进行分析,开发更多的下游产品。
经过漫长的“爱情长跑”,黄远超与树莓的“爱情”终于开花结果。
2013年5月,采用现代生物技术开发并试生产出树莓叶系列产品:树莓嫩尖茶、树莓叶绿茶、树莓叶红茶、树莓叶茶砖等,丰富了茶产品序列。
2013年,金莓公司建立了2000亩的纯天然树莓种植基地,年产7个品种100万公斤树莓;
2014年3月,投资5000万元的树莓产业园竣工投产,国内首条全自动树莓叶茶工艺生产线已经投产,树莓原浆、树莓酒、树莓含片生产线开工在即……
8年坚守,黄远超打造出了全国自有种植规模最大、产品品种最多、产业化规模最大的树莓种植基地。
明年新增种植面积1万亩、建一个树莓采摘观光旅游景点、建成我国第一个小浆果资源圃……站在自己的树莓王国里,黄远超的树莓之恋已经规划到了2020年。 (信息来源:天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