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社区党建需善用统揽思维
发布时间:2014/2/28
点击数:
自然村向社区的结构转型、农民向居民的身份转变,给基层党建工作提出了新课题,给基层党组织提出了新要求。做好新型农村社区党建工作,需要运用好统筹思维,既充分应对农村社会的变迁,又有力保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以组织重构统辖农村转型的新布局,既保证灵活性又提增覆盖面。城乡一体化发展改变了农村的人口布局:自然村户籍人口流失、镇区人口膨胀。单纯依靠传统党组织架构,很难实现对党员的覆盖,更无法担当基层战斗堡垒的职能。新型社区党组织建设要改变依托户籍、相对封闭固化的组织方式,综合考虑居住、工作等因素,做到党员到哪里,党组织就建在哪里。整体架构上要建立“农村社区大党委”,吸收辖区单位、非公企业广泛参与,推动各方共商解决社区的重大问题。组织设置上要优化完善楼栋、小区、社区三级“生活居住圈”结构。同时,按照行业相近、地域相邻、便于管理和活动开展的原则,推进社区商贸流通圈、非公企业圈区域化党组织建设,提升社区党组织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以服务党建统筹社会治理的新功能,既有多元服务又有兜底保障。新型农村社区不是简单的“农民上楼”,突破了传统农村单纯依靠土地的生产模式和熟人社会组织形态。突变的家庭邻里关系,凸显的民生保障需求,对党组织的服务功能提出了更高要求。新型农村社区党组织要以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为导向,依托社区服务中心平台,整合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物业公司的社区服务职能、经济组织的生活服务职能。以居民需求为导向,用“你点我供”的方式,让进入社区的农民享受到高质量的社区服务。同时,要提高农村土地征收的转移支付力度,由社区购买环卫保洁、家庭综合服务等公益性岗位,无偿服务社区居民,让农民分享“土地红利”。
以集体创业统领社区发展的新生态,既充分放活又保证安全。壮大集体经济是新型农村社区自有的先天优势,也是社区党组织核心作用的物质基础。推动集体创业,壮大社区集体经济要将撤并村居原有的标准化厂房、农业基地等集体资产,向新建农村社区转移,推动集体创业,壮大社区集体经济。同时要注重优化社区集体资产管理模式,组建村居实业公司统一运营,明确财政部门监督,建立社区党员群众、上级党组织等联合监管机制。(信息来源 中国组织人事报 张相阳)
以组织重构统辖农村转型的新布局,既保证灵活性又提增覆盖面。城乡一体化发展改变了农村的人口布局:自然村户籍人口流失、镇区人口膨胀。单纯依靠传统党组织架构,很难实现对党员的覆盖,更无法担当基层战斗堡垒的职能。新型社区党组织建设要改变依托户籍、相对封闭固化的组织方式,综合考虑居住、工作等因素,做到党员到哪里,党组织就建在哪里。整体架构上要建立“农村社区大党委”,吸收辖区单位、非公企业广泛参与,推动各方共商解决社区的重大问题。组织设置上要优化完善楼栋、小区、社区三级“生活居住圈”结构。同时,按照行业相近、地域相邻、便于管理和活动开展的原则,推进社区商贸流通圈、非公企业圈区域化党组织建设,提升社区党组织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以服务党建统筹社会治理的新功能,既有多元服务又有兜底保障。新型农村社区不是简单的“农民上楼”,突破了传统农村单纯依靠土地的生产模式和熟人社会组织形态。突变的家庭邻里关系,凸显的民生保障需求,对党组织的服务功能提出了更高要求。新型农村社区党组织要以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为导向,依托社区服务中心平台,整合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物业公司的社区服务职能、经济组织的生活服务职能。以居民需求为导向,用“你点我供”的方式,让进入社区的农民享受到高质量的社区服务。同时,要提高农村土地征收的转移支付力度,由社区购买环卫保洁、家庭综合服务等公益性岗位,无偿服务社区居民,让农民分享“土地红利”。
以集体创业统领社区发展的新生态,既充分放活又保证安全。壮大集体经济是新型农村社区自有的先天优势,也是社区党组织核心作用的物质基础。推动集体创业,壮大社区集体经济要将撤并村居原有的标准化厂房、农业基地等集体资产,向新建农村社区转移,推动集体创业,壮大社区集体经济。同时要注重优化社区集体资产管理模式,组建村居实业公司统一运营,明确财政部门监督,建立社区党员群众、上级党组织等联合监管机制。(信息来源 中国组织人事报 张相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