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贤才,聘能人回村。龙泉庵曾是出了名的穷村,“集体经济大空壳,群众缺吃又缺喝,用水难、行路难,外人见了纷纷偏”是村里当时现状的真实写照。由于区位优势、资源条件等各种因素限制,村干部凭着一腔热情,想了各种办法,依然起色不大,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陷入困境。为了改变村里的落后面貌,村“两委”集思广益,深入开展“一派两聘”工作,邀请村里在外能人回村工作,利用他们的社会经验、人脉资源、眼界学识等优势,带领村民共同致富建设家乡。2011年换届,通过以情动人、以诚感人的方式,邀请本村在外创业成功的高卫全回村任职。能人回村后,一班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主动对接产业转移,因地制宜明确发展思路,将发展目光投向村里丰富的山林资源,引进大企业,成功引进湖北省林业龙头企业——宜昌龙源林业有限公司,投资5亿元,建设万亩“李时珍生态观光园”,打造现代生态观光农业,走苗木种植和旅游开发的新路。
二、抓流转,招产业进村。实现规模种植,土地流转是关键。为了做好土地流转这篇大文章,村两委一班人通过召开村干会、组长会、党员会、村民代表会、户主会、村民大会等一系列会议,征求群众意见,对个别思想不通的重点户,由村干部重点包保,以心换心做工作,争取他们的理解和支持,解决群众思想问题。成立了由老支部书记张冬青牵头的土地流转合作社,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带头作用,负责村民与企业间的土地流转协调沟通,确保土地流转工作顺利推进。在不到一个月时间内,与农户签订土地流转合同1310份,总面积约5000亩。目前,龙源林业公司已平整土地4500亩,其中已移栽桂花树800亩,日本樱花1000亩,红枫300亩,紫薇500亩,红梅300亩,垂柳海棠500亩,罗汉松100亩,套种石楠10万株,后期花卉种植仍在继续中。
三、兴旅游,建生态新村。建设新农村,规划是基础。龙泉庵村投入20多万元高标准编制了村庄规划。按照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的原则,按照建成生态型、文化型、节能型、实用型的目标,高标准兴建党员群众服务中心,扩宽硬化和绿化通村通组公路,村文化活动广场焕然一新,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2013年,引进北京山合水易旅游投资有限公司,计划投资15亿元对龙泉庵村4.7平方公里的面积进行整体规划设计,建设生态旅游景区,目前已经修建环湖旅游公路2公里,修缮水库水面100余亩,投入30多万元修建旅游广场,投入500多万修缮两所寺院,旅游度假酒店和休闲垂钓中心也在建设中。龙泉庵村将努力打造现代设施农业、旅游观光农业、休闲生态农业、生态园林农业、田园山庄农业、大力发展集体经济,着力打造林海生态观光旅游经济带。(信息来源 荆楚旗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