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铜鼓县现有非公企业52家,全部建立了党组织,其中单独建立党组织的32家,联合或挂靠建立党组织的20家。共有党员225人,下派非公企业党建指导员37名。近年来,该县非公党建工作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坚持抓机制、抓组建、抓载体、抓带动、抓服务“五抓联动”,进一步提高了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水平,促进了非公有制经济快速持续健康发展。
抓机制加强对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领导。一是健全机构,理顺党组织隶属关系。成立了县非公党工委、县生态经济园党工委,健全了县工信委党委,采取属地管理、“谁引进谁负责”等模式,把非公企业党建工作作为全县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来抓,切实加强了对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领导。二是完善制度,确保党组织规范运行。建立健全了非公企业“三会一课”制度、党员活动日制度、民主评议党员等多项制度,并严格按照党支部“八有”标准,即有党支部牌子、有党员活动室、有党旗、有桌椅、有制度、有学习资料、有党支部活动记录、有入党誓词,统一布置支部办公和活动场所,实行标准化建设。三是加强指导,增强党组织凝聚力。向37个规模较大的非公企业党组织派出了党建指导员,经常深入党建联系点了解党建工作开展情况,并在党员教育、活动开展、作用发挥等方面提出具体的指导性意见,从而进一步加强非公党建工作。
抓组建夯实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基础。一是创新组织设置。区别企业规模、党员人数、行业特点等不同情况,采取独立组建、联合组建、属地挂靠等方式,建强非公企业党组织。截止目前,已在全县52家非公企业建立党组织47个。二是大力发展党员。加强非公企业党员发展工作,仅今年以来就举办非公企业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2期,吸收入党积极分子48人,发展党员11人。积极把优秀员工培养为党员,把优秀党员员工培养为管理人员。三是加强阵地建设。做到“四个有”,即有固定的活动场所、有规范的桌椅板凳、有电视机和VCD等电教设备、有完备的资料台帐。目前,全县所有非公企业党组织都单独建有活动室。
抓载体激发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活力。根据非公企业实际情况,精心设计活动载体,扎实推进创先争优活动。其一开展了“三心一推进”主题实践活动。以“党员员工受教育,企业发展上水平”为目标,在全县非公有制企业中开展“与党同心、与员工贴心、与企业连心,推进加快发展”为主题的“三心一推进”实践活动。其二开展了“三比三促”活动。在非公企业党组织和党员中开展了“三比三促”活动,即比学习,促素质提高;比奉献,促作用发挥;比技能,促示范带动。其三开展了“三有三无三展示三服务”活动。即关键岗位有党员、技术攻关有党员、困难面前有党员,党员身边无事故、党员身边无次品、党员无违章,展示身份、展示作用、展示形象,服务职工、服务企业、服务社会。大力推行党员承诺制,设立“党员先锋岗”,创建“党员责任区”,积极引导党员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亮出身份,做改革先锋、当技术能手、比工作业绩、争创新标兵,为广大职工做出表率。
抓服务促进非公企业又好又快发展。立足于建设服务型企业党支部,着力为企业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搭建平台,促进了企业发展。一是把党支部活动与完成企业生产任务、促进企业发展融为一体。通过开展企业党员设岗定责活动,采取设立党员责任区、党员示范岗、党员奉献台等方式,促使企业党员立足岗位,多做贡献。如去年,中纤板厂接到一宗大定单,但对方要求半个月内交货,质量要求高、生产工期紧,该公司9名党员在党支部的号召下,带领60余名职工加班加点,按期完成了任务,使公司老总浙江老板周仲贤深为感动。二是把党支部活动与提高职工素质技能和创造企业文化融为一体。企业党支部与企业工会组织一起通过组织职工技能比武,开展“企业是我家,发展靠大家”、“我为企业增光彩”、“我为企业发展献一计”,鼓励发明创造等活动,使职工在为企业服务中体现了自身价值。三是把党支部的活动同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的工作融为一体。坚持以人为本,通过经常开展民主恳谈活动,及时了解职工思想动态和工作生活现状,在企业党支部与职工之间架起“连心桥”,积极争取厂方改善职工生产生活条件,使党支部的关怀惠及每一位职工,增强党支部的凝聚力、向心力,把优秀员工吸纳到党组织中来。如冶化公司党支部每年重大节日给员工发放慰问品、福利用品,设有“扶困”资金,为困难职工提供帮助。
抓带动增强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合力。企业党组织充分发挥党建的主导作用,做好“党建三带”工作。首先坚持在政治上带。通过共建学习活动场所和学习机制,由党组织牵头,按照党员职工、青年职工、妇女职工等类别进行分类指导,定期组织学习、开展活动,确保工会、共青团和妇联工作始终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其次坚持在组织上带。着力于党建、工建、团建、妇建与经济工作的同步推进,对非公有制企业开展调查摸底,分清类别,造册登记,并有针对性的制定实施方案,加大非公有制企业党群组织的组建力度。最后坚持在工作上带。企业党组织帮助群团组织创新工作思路,拓展工作领域。帮助工会建立起法律维权工作站,坚持和完善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业民主管理和厂务公开制度,充分发挥工会作为维权渠道、民主渠道的作用。(信息来源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陈冬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