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NEXT
        PREV
        学习天地
        首页 当前位置:天门组工网 >> 学习天地
        胡金凤:实干托举“新村梦”
        发布时间:2015/7/3 点击数:
            一栋栋农家小洋楼掩映在绿树丛中,一条条水泥路串连着家家户户——雨后的皂市镇泉堰村牌楼湾小区,宛如一首田园诗,令人陶醉。

          作为土生土长的泉堰村人,村党支部书记胡金凤从1978年起就在村里任职,1999年当选村主任,2008年担任村党支部书记。30多年来,他活跃在农村工作一线,真抓实干,为村民圆了一个“新村梦”。

          村庄集并,绘就农村新图景

          树丛里传来几声婉转的鸟鸣,树下,2组村民李娇二正在削土豆。

          “现在的环境好啊,和城里比也不差。”她指指自家漂亮的二层小楼,“以前住的地方,自来水也没有,走的是泥巴路,一下雨就要穿套鞋。”

          李娇二是2010年春节前夕和大伙一道搬进牌楼湾的。泉堰村地处皂市镇南部,汉宜公路、皂毛公路、武荆高速公路天门连接线交汇于此,距武荆高速天门北出口仅1.8公里。早在2008年,胡金凤和村里一班人就看准了建设武荆高速公路需要部分村民搬迁和土地整理的契机,决心按照“统筹发展、因地制宜、整合资源、综合整治”的原则,采取统规自建或统规统建的方式,实施村庄集并。

          然而,因为补偿等诸多问题,拆迁工作遇到了很大阻力。最大的问题是群众不理解、不支持,谁都不愿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群众动员会开了十多次,胡金凤提出:党员干部带头搬、带头拆。他第一个拆了自家的房子。

          2010年,牌楼湾小区建设完成,小区由3个小组集并而成,136户村民喜迁新居。

          新小区道路、水电配套完善,房前花木扶疏,屋后绿树成行——搬了新家的村民们纷纷给胡金凤“点赞”:“要不是你们下决心、想办法,我们哪能住到这样的好地方?”

          牌楼湾小区居民的幸福生活,让其他几个组的村民坐不住了。2013年春节前,三十多位村民找到胡金凤家,提出也想照搬“牌楼湾”模式,住进新小区。

          他们的想法,正中胡金凤下怀。他当场表态:“建小区是为了方便村民,村里一定拿出最好的地来建。”  

          经过商议,鄢张湾新区选址在汉宜公路旁紧靠泉堰物流工业园的一块“宝地”。这里交通便利,村民可就近打工,未来更有巨大的商业发展潜力……

          方案被全票通过,但仍有不少村民担心:村里真舍得拿这块地出来?

          2013年3月,刚过完年,几辆铲车就开到这块地上忙着平整土地。

          “这回我们都信了。”村民张新中说。

          2013年底,该村5组27户村民在两天内全部搬进新小区,创造了两天搬完一个组的“泉堰速度”。

          产业发展,铸就富民新生活

          村庄集并,不仅改善了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还腾出了大量土地,集约节约了土地资源。

          这些地,通过土地平整,一部分改造成高标准农田,补偿给搬迁的农户;一部分平整后承包出去,获取的费用作为小区管护运转经费。

          “要想村民生活得好,还是要把经济搞上去。”泉堰村拥有大小运输车辆80余台套,有近百人从事农副产品、建筑材料、商业等运输,人均纯收入2万多元。胡金凤和班子成员反复商议,决心将运输业打造成该村支柱产业。

          有了地,村里规划建设了集汽车维修与配件供应、仓储、配载、长途运输等业务于一体的综合型汽车物流中心。同时,加大招商力度,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特色农业,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如今,不仅泉水湾生态园项目落户泉堰,村里还建起了标准化肉牛养殖场。按照区域化、规模化、标准化的要求,全村形成了1500亩优质杂交稻基地、300亩优质西瓜基地、150亩优质果树基地,板块农业初具雏形。

          “村庄集并为我们腾出了发展空间,我们要利用好这个空间,让村级经济强起来,让村民都富起来!”胡金凤说。

          兴办实事,奏出惠民新乐章

          “既然选择了扎根农村,心里就必须时时刻刻装着村民。”胡金凤说,前些年家里困难,他不是没动过外出打工经商的念头,可最终还是舍不下生养他的这块土地。

          “行行出状元,只要工作做得好,百姓欢迎,我就知足了。”胡金凤带着他的班子,成立了阳光便民服务站,组成了四个便民服务队,着力打通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阳光便民服务站的口号是:“一切为了村民,为了村民的一切”。不管是涉及群众个体的琐碎小事,还是关乎全体村民的民生大事,群众动嘴,干部跑腿,便民站成立以来,每年为村民解决大小问题150多个,一张张便民服务卡,抒写着村民满意的笑容……

          这几年,胡金凤坚持每年为村民办一两件实事。村里硬化通组路2.7公里;投入近10万元开展国土整治、沟渠硬化;牌楼湾小区绿化提档升级,完成了东边人行道彩砖铺设,绿化色块700平方米,小区主干道安装太阳能路灯20盏……

          路通了、灯亮了,村容村貌更靓丽了。一幅幅优美的乡村画卷,记录着泉堰村的昨天和今天,更美好的明天,还等着泉堰人继续书写。(信息来源 天门网)


        党政机关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